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一十五章 百里赴援 (1 / 3)

有生活閱歷的中年人都知道,錢確實能解決世上百分之九十的麻煩。所以人到中年時不會再像少年那般熱血衝動,他們學會了向金錢低頭屈膝。

與其說是向金錢屈膝,還不如說是向平穩順意的平凡生活屈膝,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日子過得安穩才是最大的渴求,金錢能滿足這種渴求,也能避免和解決很多麻煩,中年人缺少血性是因為不願再折騰,不願再招惹麻煩。

羈絆多了,壓力大了,妻兒老小的責任擔在肩上,誰還有衝冠一怒的底氣?

“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話通常是血氣方剛的少年喊出來的,沒見過哪個中年人會這麼喊。因為太狂,太可笑。再活二十年,喊出這句話的少年會不會為當年的狂妄而猛扇自己耳光?

那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夠狂了吧?照樣被老老實實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照樣歷經八十一難護送唐僧取經,其實,佛與他何干?經書與他何干?

那隻猴子不過是長大了,懂得了妥協,懂得了對天威的敬畏,懂得了狂妄是要付出代價的。

顧青坐在院子裡,翻閱著一封信。

信是宋根生寫來的,字裡行間明明白白地透露著一個清晰的資訊。

宋根生長大了,像那隻悲情的猴子一樣,不得不戴上金箍,踏上一趟原本並不情願的漫長旅途。

宋根生的信裡已經很少提起造福一方百姓的夢想,也不再寫他曾經幻想過青城縣治下的百姓安居樂業,老有所依,幼有所養的美好畫面。他的這封信裡寫的都是一些很現實的東西。

比如當初衝動斬了當地姓蔡的豪紳,與濟王死士一戰後,他是如何收尾善後的,他包下了一座酒樓,將青城縣有頭有臉的豪紳全部請來,酒宴上宋根生向所有的豪紳致歉,為當初魯莽罰沒豪紳所圈佔的土地表示了悔意。

不僅如此,他還用商量的語氣與豪紳們分別談話,請求豪紳們稍微讓出一小部分土地留給治下的百姓耕種,這次不再是縣令的行政命令,而是用搭面子賣人情的方式,另外他還組織徭役,尋找新的荒地開墾,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失地的問題,至少能夠暫時緩解兩個階級之間愈見尖銳的矛盾。

用搭面子賣人情的方式,或許宋根生還用上了顧青的縣侯名頭,最後終於得到了豪紳們的同意。

豪紳們還是給了面子,畢竟宋根生之前斬了姓蔡的豪紳,立威在前,懷柔於後,豪紳們就算心裡不情願,但看在宋根生好言好語商量的態度上,還是同意了。

最後宋根生在信裡說,蜀州刺史府的別駕明年開春就致仕告老了,宋根生想運作一下,他以顧青的名義向劍南道節度使府的鮮于仲通送了一套精美的蜀州青窯瓷器,不出意外的話,鮮于仲通看到這套瓷器應該會聞絃歌而知雅意,讓宋根生升遷蜀州刺史府別駕。

這封信顧青看了好幾遍,先是欣慰地笑,再看幾遍,顧青悵然若失地嘆息。

明明都是同齡人,顧青卻不知為何有一種孩子長大了,老父親卻垂垂年邁的感覺。

宋根生終於不再是那個熱血沸騰的單純少年,與濟王死士一戰後,彷彿一夜之間成熟了很多。

他懂得了用委婉的方式慢慢實現他的理想,他懂得了向當地豪紳妥協,在妥協中為百姓爭取生機,他懂得了權力二字的重要性,正在用曾經最不屑的行賄方式運作得到更大的權力,再用權力反哺父老鄉親。

顧青的心情頗為複雜。

既欣慰於一個懵懂少年終於成長為沉穩的男人,又失落於殘酷的現實扼殺了一個少年的純真。

世情哪有那麼美好兩全?既能保持純真不變色,還能順手實現少年的理想,它只是一道單選題。

腦海裡閃過當初那個夜晚,無數江湖豪俠義無反顧衝向濟王死士的情景,他們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

那麼多人的犧牲,換來一個少年的成長,但願,宋根生不會讓他們失望。

顧青又將信看了一遍,然後起身去了書房,提筆給鮮于仲通寫了一封信。

以顧青如今的地位和爵位,與鮮于仲通寫信自然不必拐彎抹角,信裡開門見山地請鮮于仲通幫忙,迅速將宋根生調升蜀州刺史府別駕,寫完後顧青想了想,覺得還是要給鮮于仲通一點甜頭,塑膠兄弟也需要聯絡感情的。

於是顧青又添了幾行字,告訴鮮于仲通,他最近時常被天子召見,偶爾在天子面前為鮮于仲通美言過幾次,所以劍南道節度使的位置目前幾年應該是穩穩的。

其實顧青在李隆基面前根本沒提過鮮于仲通,跟塑膠兄弟來往必須要權衡得失利弊,目前來看,顧青能當官靠的是鮮于仲通的報捷功勞簿,但顧青的青窯也幫了鮮于仲通不少忙,不但簡在帝心,而且鞏固了他與楊國忠的關係,同時還博得了楊貴妃的好感。

兩廂比較,顧青與鮮于仲通之間的人情債算是扯平,當初他與鮮于仲通彼此心照不宣地暗示過,青窯運作成貢瓷是互相利用互相成全的關係。

至於宋根生的青城縣令,在節度使和如今的青城縣侯眼裡看來不過是順嘴一提的小事,根本連人情都算不上,如果鮮于仲通在未來幾年能夠將宋根生捧上刺史的位置,顧青倒是要好好還上這筆人情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