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子的忠誠程度與君王的英明程度成正比。
如果李隆基自始至終都是一位英明睿智胸懷博大的帝王,不僅安西軍將士會對李隆基忠心耿耿,就連顧青也不會吃飽了飯沒事幹非要造他的反。
帝王不仁,自負猜疑,怠政疏朝,造成天下大亂,如此種種昏聵行徑才會令臣子離心離德,漸漸地,臣子的忠誠就會產生一些微妙的變化,他們的心裡總會時常冒出這麼一個問題,“忠於這樣的帝王,值得嗎?”
這個問題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啟便放出了心中的魔鬼,時日越久,心中的答案越清晰。
尤其對軍隊這個群體,將士們絕大多數是沒讀過什麼書的,聖賢教給的忠君思想對他們來說很淡薄,天下大亂,禮崩樂壞,人也會變得現實,誰給他們飯吃,誰給他們錢花,他們就忠於誰。
若在安西軍將士中搞個民意調查,問他們如果顧公爺決定起兵謀反,推翻李唐,他們是否擁戴。
將士們的答案或許會讓李隆基很寒心。
給他們飯吃,給他們錢花的人,不是李隆基,是顧青。
顧青對帥帳內眾將領的反應表示很滿意,李隆基的昏聵表現加速了眾將的人心向背。
“公爺,咱們何時向關中推進?”常忠問道。
顧青搖搖頭,道:“不急,我還在等一個契機……”
“什麼契機?”
顧青神秘地笑了笑,道:“不能說,過不了多久,叛軍內部必有大變,變故發生之日,便是我安西軍向關中推進之時,這一次我們要收復關中,收復長安洛陽……”
頓了頓,顧青補充道:“……迎天子還政于都。”
眾將臉色淡然,顯然天子回不回長安他們並不感興趣。一個被叛軍打得丟了國都狼狽而逃的天子,眾將的心裡其實是有些鄙夷的,鄙夷的話不敢說出口,但神色間已看不到他們對天子有多大的尊重了。
顧青又道:“向關中進軍還有一些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們還要做幾件事,第一是練兵,尤其是新募的兵士,一定要堅持每日操練,當年我們在安西是怎麼練的,他們也要這麼練,我不希望麾下將士是一群烏合之眾,這件事劉宏伯段無忌給我盯緊了。”
二人領命。
“第二件事,派出若干支小股軍隊,分赴南方各州縣,尤其是盛產糧食的江南淮南地區,以安西軍平叛的名義向各州徵募糧草和生鐵,所過之處,先封了當地官倉,徵募當地民夫將糧食運往大營……”
沈田遲疑道:“若當地州縣官員不答應怎麼辦?”
顧青嘆道:“你們手裡的傢伙是燒火棍嗎?不答應就打啊,硬搶啊,你們是兵,秀才遇到兵的那種‘兵’,懂嗎?咱們不搶百姓,但是官倉嘛,偶爾還是可以搶一搶的,平叛時節,將士們的肚子最重要,當地若無重大災變,那麼官倉就是咱們的,搶了就走,要告狀讓他們去告,我不怕。”
眾將面面相覷,顧青解釋道:“待安西軍開拔關中的那天起,就意味著咱們的後勤基本已經斷絕,關中被叛軍佔據這麼久,各地的官倉和百姓早被搶掠一空,所以我要趕在開拔關中以前儘量多囤積糧草,保證將士們沒有後顧之憂,明白了嗎?”
眾將恍然,紛紛贊顧青高瞻遠矚。
事情交代完,接下來就等著太子是否派人接管安西軍兵權了,如果李亨真敢這麼幹,顧青會給他一個難忘的記憶。
不知不覺間,顧青對抗皇家的底氣越來越足了。
群雄逐鹿之時,表現太謙遜不是好事,適當亮出拳頭才能在這亂世裡爭得分量,實力足夠強大時,別人逐到的鹿都會畢恭畢敬交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