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一十章 凱旋迴京 (1 / 4)

一杆帥旗,給異族的兵馬劃出了界線,越境稱兵者死。

在對異國的態度上,顧青的處事方式向來是比較剛烈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無論出於怎樣的目的,顧青都特別反感異國軍隊踏入自己的國土,哪怕只踏入了一步,也是侵略。

帥旗很脆弱,陰山腳下的泥土中,或許一陣強風就能將它吹倒。

可是,這杆帥旗的後方,是數萬執戈控弦的精銳之士,數萬雙眼睛都在冰冷地注視著回紇軍,只要敢越過這杆帥旗,便是不死不休的決戰。

葉護太子躊躇猶豫許久,終究不敢越過這杆旗。

回紇軍如潮水般從原路退回了草原,這一退,也代表著李亨欲借回紇軍牽制安西軍的計劃徹底破產。

回紇軍退去後,安西軍將士歡聲雷動,舉戟朝天,一杆帥旗竟擋住了千軍萬馬,只看表面的話,將士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可是仔細咂品一番,又覺得顧公爺的這個安排很恰當。

用霸氣的方式定下規矩,生生嚇跑了回紇軍,安西軍每個將士其實都是這杆帥旗上的一根線,一根絲,數萬根線繡成了這面比鐵甲磐石更堅硬的帥旗。

如雷鳴般的歡呼聲裡,中軍陣內,顧青的臉上也露出了一絲笑意。

千百年後的史書如何評價他,無所謂。不懼讒罵,不懼詆譭,有生之年他做的事,有千萬雙眼睛親眼見證。

他顧青,無愧於這片江山,無愧於萬里疆域的每一寸土地。

這就夠了。

一場大戰消弭於無形,顧青心裡還是悄悄鬆了口氣。

雖然不懼硬剛,可戰爭能避免則避免,少一些將士傷亡總是好事,不觸碰原則問題的話,顧青也願意選擇忍讓。

下令將領們帶回將士,斥候繼續派出去跟蹤回紇軍,防備他們殺個回馬槍。

看著將士們列隊往大營回撤,肅殺的戰場已然化作一片歡欣祥和,段無忌湊過來笑道:“公爺一杆帥旗定北疆,學生欽佩之至,此事當記入史冊,為後人世代敬仰。”

顧青笑了笑,道:“定北疆的不是這杆帥旗,而是帥旗後面蓄勢待發的虎狼之師,記入史冊的也是咱們安西軍將士。”

“公爺謙虛了,今日雖未戰,學生卻覺著分外提氣……”段無忌扭頭看著身旁一隊隊經過的將士們,笑道:“公爺您看,今日的將士們精氣神跟以往有了許多不同。”

顧青拿眼一瞥,道:“有何不同?”

“以往打了勝仗,將士們雖也高興,卻不似這般雀躍興奮,那時他們的高興,是因為馬上要領到賞錢了,可是今日,他們明明沒有一文賞錢可領,卻比領了一萬貫還高興,公爺,將士們已不單單隻為了賞錢而浴血廝殺了。”

顧青若有所思,笑讚道:“是好事,我也不希望麾下的將士們是一群唯利是圖的虎狼,賞錢之外,如果能想到每一戰其實是為保家衛國而拼命,便是作為主帥的我此生最大的欣慰了。”

寒風蕭瑟,萬馬齊喑。

仍如來時一般,三萬餘安西軍將士靜靜地拔營往長安開拔。

這一年,是大唐至德元載。

蜀國公顧青率軍拒回紇南下,將其阻截在陰山北麓,立帥旗為界,回紇退兵,胡人從此不敢南下牧馬。

也是在這一年,一個名叫“王昌齡”的詩人與世長辭,他生前寫過一首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的含義很深,很廣,後世千年無數學者都在猜測“龍城”在何處,“飛將”是指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