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斬邪筆趣閣> 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學政判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六章 弄巧成拙,學政判決 (1 / 3)

被這麼一攪合,這泛舟詩會難以繼續了,馬籍和梁典奔赴衙門,在黃縣令面前痛訴陳三郎後生無禮,惡語中傷的罪過。梁老舉人氣得白鬍子抖動:“聖賢曰,君子無不敬。此子無狀,請大人上書給學政大人,削去他的秀才功名。”

黃縣令一聽,故作詫異道:“竟有這等事?”

馬籍慨然道:“千真萬確,蘇振、張郭、王康等人俱可作證。”

這些人都是秀才,加起來分量十足。

黃縣令眼珠子一轉,計上心頭:“既然如此,本官就發公函,陳述因由,向學政杜大人申訴,但你們都得聯名。”

“那是當然。”

很快,黃縣令就命張幕僚寫了一封請求削掉陳三郎秀才功名的公函,讓眾人署名按了手印,派人送往驛站傳遞。

此訊息很快在縣裡傳開,滿城嘩然。很多人沒想到陳三郎剛考得秀才,沒高興幾天卻又得罪了梁老舉人,功名要被削去,簡直一下子被打回原形,一生都要毀掉。

馬籍與梁典何許人也?

他們可是涇縣財大氣粗計程車紳,地方名流,和縣裡許多大門大戶都有著盤根錯節的關系,不敢說一手遮天,但影響力之大,就連縣尊大人都得禮讓三分。而陳三郎呢,不過破落戶出身,新考秀才而已。

兩下對比,一方是參天大樹,一方卻是新嫩小草,不可同日而語。

楊老先生聞訊,急忙趕到陳家,氣不打一處來:“三郎,你闖大禍了。”

陳三郎回答:“先生,這事因由,三郎相信學政大人不會偏信一方。”

楊老先生面露苦笑:“花錢買名,一向都是文壇不成文的規矩,雖然擺不上臺面,但暗地裡許多人都明白,你何必一定要捅破了去,作此惡人?”

“先生認為這樣做便是惡人?如果學生沒有說錯,也曾有許多人來請先生,要去當那收錢閉眼的泥人仲裁,但先生都拒絕了,否則,何至於清貧如此。”

楊老先生嘆了口氣:“不錯,我是不願收錢說瞎話,故而拒絕不去,眼不見為淨。”

陳三郎道:“好一句‘眼不見為淨’。學生讀過一則故事,說一人想要盜取一枚鈴鐺,怕鈴鐺聲響會驚動別人,於是就將自己耳朵堵住,心想只要自己聽不到響聲,那別人也無法聽到。此謂掩耳盜鈴。”

楊老先生語重心長地道:“先生也曾年少過,也曾嫉惡如仇過,然而碰壁數十年,頭破血流,卻終於明白至剛易折的道理。我並非覺得你做錯了,而是認為做人不該魯莽沖動。”

陳三郎道:“讀聖賢書,所為何事?如果做人,一定要低聲下氣,一定要茍且鑽營,一定要裝聾作啞,一定要逆來順受,那這人,不做也罷。”

老先生怔怔地看著他,心中隱藏最深的一塊被觸動,但覺熱血奔流:“罷了罷了,若學政大人派人來查,先生拼了這一把老骨頭,也要為你說話。多年來,風氣靡靡,我們讀著聖賢書,卻做著齷齪事,仁義忠信,都成了空口白話,國將不國,人將不人。我既為先生,不能作此表率,還怎麼教書育人?還有甚臉皮在人前談聖賢道理?”

陳三郎呵呵一笑:“先生言重。”

頓一頓,雙眼眯了起來:“我這個好不容易才考來的秀才功名,又是那麼好削的嗎?”

此後兩天,何維揚等同窗紛紛登門聲援,表示要替陳三郎說話。倒令陳三郎對何維揚刮目相看,覺得這位學弟並非看上去那麼圓滑。

武館許珺那邊,表現得極具俠女風範,直接放話:“誰敢削你功名,我就去削了他腦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