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滿天星鬥,月光如鈎。
陳三郎盤膝坐在床上,雖然不曾修習術法,但坐得端正,雙目緊閉,呼吸均勻,倒像那麼回事。
身前擺著紫檀木劍匣,蓋子開著,裡面一劍嶄然。
劍斬屍魁,破滅邪魅,一去一回得了莫大補益,通體色澤顯露,乃是一柄古銅色隱隱銘刻玄奧符文的劍器。
三次駕馭,一次比一次熟練,一次比一次圓轉。人與劍之間,那種血肉相連的感覺越發清晰具體。當初喂血養劍,可以說是鋌而走險,但現在看來正確無比。非如此,何以養得此劍出?
嗡!
隨著陳三郎的呼吸,匣中之劍竟慢慢漂浮起來,也不高,到了半尺已是極限,隨即又慢慢降落匣內。
如是數次,浮浮沉沉,隨心意升降。
此般意味,難以言表,讓人非常欣愉而滿足。
陳三郎雖然雙眼不睜,可感覺得一清二楚,纖毫分明。沉浸其中,快活得幾乎要大叫,樂此不疲,直到念力虧耗一空,這才沉沉睡去。
……
果不其然,公榜訊息一出,眾多被嚇得心驚膽戰畏縮在客棧不敢出門的考生們紛紛打醒精神,沐浴更衣,有的還焚香祭奠一番,這才滿懷期望地奔向試院。
榜單就貼在試院大門最為顯著的外牆之上。
秀才固然屬於功名,但品階不高,只是士大夫階層最低階,所以一向沒有專人臨門報喜,都是採取公榜形式讓考生來看。
裡外數層,人頭熙攘,來得遲的擠不進去。
“中了,噫,我中了!”
人群中一位頭發花白身形有些佝僂的老童生一拍手掌,倒地就暈厥過去。
當即有看護榜單的衙役過來,將人抬到一邊。
有熟悉情況的童生一聲嘆息:“每年暈一次,可憐,可悲。”
旁人心有慼慼然:“幸好他今年中了,總算盼得雲開見月明。”
那童生詫異道:“連試院都沒有進,如何能考中?”
“啊,他自己不說中了嗎?”
“呵呵,好幾年了,其因故被剝了院試資格,考不得試。只有每次公榜的時候來看榜,然後就說自己中了,暈倒……如此而已。”
此言一出,滿場皆悚,有悲慼的情緒在心頭蕩漾,是謂“同病相憐”。
陳三郎在後面聽著,感慨更深,他記得看過一本志怪著作,上面有這麼一個故事:
說一個讀書人才華橫溢,無奈時也命也,屢考不中,抑鬱至死。但他的魂魄不散,凝聚成形,飄蕩到另外一個地方去,發奮讀書,再次踏入考場。這一次時來運轉,連考連中,最後衣錦還鄉。當回家時,眾人紛紛向他的夫人祝賀,說功名就手,富貴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