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修羅山在地圖上的位置> 第十六章 武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六章 武館 (1 / 2)

趙一山和李青松分開之後,第二天回到有間客店,趙有利找到趙一山,說道:“一山,以後這種事情,能不管就不管吧,這次是運氣好,不然我這客店就保不住了。”

趙一山對趙有利還是有一點愧疚的,畢竟連累了他,所以好言安慰了趙有利一番,並保證以後再遇到這種事不會連累到有間客店的。

還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再沒有遇到這種事情,趙一山在夥計上的工作也幹得愈加的熟練,接觸了各類商人。

遇到運糧的糧食商人,交談之下,趙一山知道了大周國北面主要產粟、菽、麥三類糧食,南面主要產水稻,而各個城市的糧商或陸運或水運,向各個城市輸送糧食,而大周國最大的糧商是來自天弘城的興裕糧行,興裕糧行的生意遍佈大周國的主要州郡,而糧行的當家人鄒錦睿是大周國有名的富人,可以稱為首富。

而除了鄒錦睿之外,還有兩個小一號的糧商,一個是合元糧行,當家人蘇夙黎,把持著大周朝北邊郡城糧食的買賣,另外一個是惠昌糧行,當家人是葛松,把持著大周朝南邊郡城糧食的買賣。

鄒錦睿、蘇夙黎和葛松三人如果聯手,就能使大周朝的糧價波動,所以就算是大周朝廷也對三人敬畏有加。

遇到販賣布匹的商人,趙一山探聽得知,大周朝的西邊主要生產綺,東邊主要生產綾,北邊主要生產羅,南邊主要生產緞。各地布商交通有無,向各個城市輸送著上好的布匹,讓普通百姓和上層人物都有合適的衣物穿著。布商的進入門檻比較低,所以大周國有著大大小小無數的布商。

無論是糧商,還是布商,在運送貨物的時候免不了和車馬行與船行打交道,而大周國最大的車馬行是穆野所開辦,大周國東邊盛產馬匹,而穆野在大周國東邊的敖州圈養了千萬馬匹,以此為基礎,穆野在大周國境主要城市開設車馬行,運送貨物買賣馬匹,除此之外,大周朝廷,也會向穆野購買戰馬。

而說到船行,就不得不說大周國有一條貫通東西的金泓江,金泓江從西向東奔騰流過,金泓江上的船行日夜不息的運作溝通著大周國眾多的物資,而天弘城的鄭千石在金泓江上有數十萬艘貨船,往往停靠在金泓江沿岸碼頭上的貨船,十有其四是鄭家的貨船,可以說鄭家把持著大周國的航運。

就這樣,趙一山接觸的商人越多,對大周朝瞭解得越深,譬如哪些鏢局信譽最卓著,哪些餐館是最好的,在大周朝各地有哪些聞名的大夫,大周朝哪裡產的酒最好喝,大周朝有哪些全國流通的錢莊,哪裡出產的茶葉最受追捧等等,不一而足。

不過趙一山最關心的是武館的訊息,趙一山打算結束趙家峪的生活之後,就到天弘城中尋找一家修仙宗門所開設的武館,透過在武館習武被修仙宗門看上,然後就可以到山門之中繼續修行,當然,如果是餘觀主口中四大宗門開設的武館就更好了。

大周國武風盛行,普通人都會幾下拳腳,就算是書生也會幾下花架子,以迎合大眾的潮流。所以在大周郡城、州城和天弘城中多開設有武館,更有武林門派深藏在名山大川之中。

趙一山每當接待客店裡的客人之時,都會旁敲側擊的問一下天弘城中武館的訊息,特別是走鏢的鏢師到有間客店投宿,趙一山更是殷勤伺候,因為他們對武館的訊息瞭解得更多。

經過將近一年的打聽,趙一山終於對天弘城中武館瞭解了一個大概。

天弘城之中大大小小的武館總共有上千之數,天弘城中凡是家裡殷實之戶都會在孩子六七歲時送到武館去習武,修習兩三年之後,如果有習武天賦的就留下來繼續習武,沒有習武天賦的孩童就回到家裡。

在這一千家武館中,有七家是最出名也是實力最強的武館,各有背景,每年秋天七家武館同時招收弟子,大周國天弘城和各州郡權貴之人聞風而動,紛紛派遣家族子弟前往報名考核。

這七家武館分別是,七星武館、青峰武館、皇家武館、金戈武館、錦虹武館、黑曜武館、東昇武館。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