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腰間繫了圍裙, 在廚房裡忙的熱火朝天。趙蓉蓉趙鶯鶯在一旁給她打下手——今天做的可不是小菜,為了今日的飯桌, 王氏趕早去了菜市場, 看這個不中意,看那個不合心。最終雞鴨魚肉一樣不少提了回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要過年呢!
她這樣鄭重不是沒有道理的, 小半個月前周賣婆上門為趙蓉蓉說親。這說的親事不是別人家,正是趙蓉蓉曾經做選擇的三家人之一, 後面堂子巷的龍家!
只不過當初三家人,粧粉巷路家、小三巷羅家、堂子巷龍家擺在一起, 都是殷實富庶的人家。而相比另外兩家, 龍家到底祖上是唱戲發家的, 如今依舊和戲子行當有牽扯。
說不上誰看不上誰吧, 只能說在有選擇的時候, 趙家選了另外的人家。說到底趙家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市井人家, 和一般的市井小民想法沒什麼差別。
不過現在龍家依舊上門說親,王氏可就動心了。她本就對龍家沒什麼意見, 只不過當初三家對比選了另外的而已。實際上這三家無論哪一家與自家結親,她都只有喜歡的。
她也知道再等幾年, 家裡境況必然會再好一層,到時候趙蓉蓉想要高嫁一層也不是沒可能。但是她心裡也知道,趙吉和她不過是普通民夫民婦,若是沒有大機緣,無論如何也發不了大財的。
比如今略強一些就掙紮著要去攀高門, 到時候面子是好看了,只不過齊大非偶,苦的還是過日子的趙蓉蓉。所以說,路家、羅家、龍家這樣的就正正好,現在人家來提親,趙吉和王氏有什麼不樂意!
周賣婆知道之前王氏沒有選龍家,還擔心趙家是看不上龍家。於是趕忙說好話:“侄媳婦,憑我和你孃的關系,斷不至於為了一點謝媒錢就亂說話的。憑良心說,龍家或許出身是比不上同等的人家,以後孩子科舉上會有妨礙——不過耽誤也就耽誤三代而已,蓉姐兒嫁過去是做孫媳婦的,還能有多少耽誤?”
王氏連忙擺手:“什麼科舉,不敢想,哪裡敢想這種事。”
聽說鄉裡地方,每個村子總要供出一個讀書人。不求讀多高的功名,至少要個秀才,這樣以後村子裡有什麼事兒,至少能有個能在縣衙裡說話的人。
人家那是憋的沒辦法了,供不出一個讀書人,那日子實在是太難過。
而沒有這種壓力的話,只要子孫沒有那種天縱之才,王氏是從來沒想過讓孩子走上科舉道路的。沒有什麼別的原因,只不過是這條路實在是太難了。
從六七歲起發蒙,一路從童生開始往上考試。經歷小三試成為秀才。別看這只是第一關,實際上不知道多少人就是倒在這一關的。讀書讀了一輩子,連秀才的功名也沒有,到老了做老童生的實在不少!
而秀才之後透過府試是舉人,這其實也是科舉考試中最難的一關——從淘汰率上來說,舉人比秀才和進士的淘汰率都要高。
很多人考不上舉人,一輩子只做了一個秀才。而人都說‘窮秀才’,這就是說,秀才雖然也是一個功名,卻是個沒什麼用的功名。這個功名不能為家族帶來勢力,不能為家裡帶來錢財。甚至因為有了這個功名,很多秀才不能像一般童生那樣想別的辦法謀生——‘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他們已經放不下身段了。
做了舉人就發達了,做了進士更不必說,只不過那是屬於極少數人的榮耀。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科舉這場戰爭也一樣,甚至更加殘酷,只不過殺人不見血而已。相比最後那個熬出頭的,更大的可能會成為別人的墊腳石。
“我們這裡是什麼地方?揚州啊!就算比不上蘇州人傑地靈,那也是數得著的了。每年不知道多少才子神童考科舉,這些人都有許多不成的,一般人家還是不要想的太多了。”
王氏是一個實在人,當然,也可以說她是不思進取。不過她想的很清楚,若不是孩子有驚人的天資,她是不會相信寒門出貴子這種好事的。而若孩子天賦真是極好,那就是另外一說了。
周賣婆見她實在,也跟著笑了:“侄媳婦不在意這個就更好了,只要不看這一樣,其實龍家還比別人家好哩!”
周賣婆掰手指頭算:“第一是龍家家裡富貴,你是知道的,他們家的宅院是那樣的排場,還買了丫頭伺候,這是一般的氣象嗎?至於說有些人家說龍家裝闊氣,那才是嫉妒呢!龍家老太爺要是不精明能留下這一份家業?這樣的人怎麼會做打腫臉充胖子的事兒!實話跟侄媳婦說,當年龍家老爺子攢下的錢不是一星半點。”
周賣婆沒有把話說透,不過意思也差不多了。王氏心裡也有些意思——這一份家資或許比不上真正的富豪之家,但肯定比路家羅家要強。
“另一個就是龍家家庭和睦,三世同堂的人家關系卻極好。這個極好並不是我和侄媳婦你吹噓的,這種事情瞞不過街坊鄰居,你們住的也不遠,去堂子巷打聽一番就什麼都知道了。”
王氏信這個話,只不過她心裡有點不樂意。家人和睦當然很好,但是從王氏自身的經歷來說,她還是更喜歡分家別居的。或許會少佔公中一些便宜,但是落個舒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