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說還是劉四姐好!先不說我這孃家表妹不比別的小娘子差。就是略微不如, 那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吶!”崔家老二媳婦尤氏忍不住和丈夫抱怨,她的話雖說有些胡攪蠻纏的意思,但也不算沒有道理。
這世道講究的就是知根知底, 講究的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相應的, 外人就是不如自家人來的可靠。只不過她想把孃家表妹嫁給崔本這件事必定是不成的了,因為崔本不喜歡, 一切就休了。
就連她丈夫崔義都道:“你歇歇吧, 若是沒有分家還有一些說法。如今都分家了, 七小子娶妻關你什麼事兒?沒看到大嫂都不怎麼說話!你那給孃家的心思但凡收一收, 我也少打你一些了!”
尤氏表面上不再說話, 但是心中依舊有些不忿。在她看來,她雖然是想把自家表妹說給崔義,但又沒有存什麼壞心——家世劉家比崔家略差一些,可是低門娶婦想來是慣例。至於人才之類的東西,表妹劉四姐並不比其他任何人差,憑什麼配不得崔本?就是他從外頭自己去聘, 不也就是這樣?
其實並不是,因為崔本體現出來的能力並不是他的哥哥們可以相提並論的。崔父一聲生了八個孩子, 其中七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暫且不說,七個兒子中只有一個沒有站住, 其他的都安然長大了。
排行在崔本之上的五個哥哥,崔仁、崔義、崔禮、崔智、崔信, 除了崔信死了,其餘的都已經成家立業,並且過上了揚州城裡中等人家的小康生活。崔仁繼承的是崔父的廚藝,也是眾多兒子中唯一學廚的。
只不過他在這一道上的天賦遠沒有他父親來的高,所以依舊是在一家中等酒樓中做廚師,另外就是空閑時做酒宴廚管師父掙外快。所謂餓誰都餓不到廚子,靠著還算過得去的手藝,以及當年崔父留下來的人脈,崔仁的家境也相當不錯。
老二崔義是做菜販子的,只不過他這個菜販子可不是市場裡面的小販!他每日要去鄉間菜地收菜,然後大量販進揚州城裡。揚州城人口何其多,每日的嚼用也多的驚人,再多的物資也能吞的下去,這的確是一門好生意。不過這麼生意十分有講究,不是人人都能分一杯羹的。大一些的需要大背景,小一些的需要小關系。什麼都沒有的,一定會被同行排擠出去!
而崔義當年入這一行做事順利,一樣是靠的崔父!崔父不只自己廚藝非凡,攢下不少家當。同時,他收了很多學徒。因為他教學生用心,不像一般的老師一樣,各種難為,最後還不忘記留一手。到最後,這些學徒大都成了獨當一面的廚師,差別只在於一些在大酒樓做事,一些在小食攤做事。
這些廚師對於酒樓的採買是很能說的上話的,這時候關照一番師父的兒子,小事小事,毛毛雨啦。這個社會始終是一個人情社會......
這些年下來,崔義也算是站住了腳跟。甚至他老婆尤氏,也藉著他從鄉下批菜的便利,在菜市場上開了一個菜攤——中間少了一層本錢,怎麼都是賺的。只不過尤氏斤斤計較,以至於買她菜的街坊都多有抱怨。
排行第三的崔小月正是崔家這一代唯一的女孩,嫁到了城東,這並不用多說。第四的是崔禮,他開了一間油鋪。他大概是兄弟中的第一等老實人了,但就是老實人有老實福氣。他做生意實誠,油比別家好,斤兩也比別家的足,所以周圍的鄰裡用油都是找他家買——再加上酒樓食攤那邊,也有不少訂單,他的生活也頗過得了。
然後就是崔智,這位哥哥經歷的事情多,年輕的時候做過百樣生意。也不知道是真不是這塊料,還是運氣不好,總之是做什麼虧什麼。險些把當時崔父分給他的家當全賠沒了!後來萬念俱灰,失了雄心壯志,只用做生意剩下的兩輛騾車做一些酒樓送柴米活計,賺一些辛苦錢。
到現在為止是四輛騾車——相比普通人家還算是頗為過得,但比起兄弟們,那就是最窮的一個了!甚至比年紀最小,並沒有拿到分家錢的崔源還要窮。因為崔源雖然沒有分家,但他同時也是一個小孩子啊!
小孩子沒有開銷,每個月還有一些學徒錢,再加上崔父私下的一些小額補貼,崔源的日子其實是很滋潤的。崔智就不行了,他家裡有老婆孩子要養活,人情往來要走動,柴米油鹽,衣食住行,哪一樣都是要花錢的!
這中間不算已經死了的崔信,然後就是崔本了。崔本之前是和酒坊師傅學釀酒,如今拿到分家錢,除了蓋房子之外,也就是花在這酒坊上面了。酒坊並沒有開辦多久,可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崔本有本事,而且會做生意!
有本事是說他釀的酒好,帶著一幫師傅釀出來的酒竟然比之前酒坊的還好。有這樣的好酒,哪怕不會做生意的,至少也能保持小康生活了。何況崔本還很會經營——崔家的幾個兒子似乎都在靠當年老父親的人脈吃飯,但是這筆人脈還數崔本用的最好!用的最到位!所以最後他在這裡面賺到的利潤也就最大。
他善於和之前崔父的徒弟拉關系,然後透過這些‘師兄’聯絡上酒樓老闆之類的人物,然後再透過這些人物,甚至搭上了外地酒商的關系。聽說崔本的生意已經要擴大了,他正要在偏僻一些的坊裡看地,好做一個大酒坊呢!
這樣的崔本雖然身家還沒有超過崔仁崔義這些人,但是看前途絕對是他更有前途。外面挑女婿的婦女眼睛又不是瞎的,也不會只把眼光放在當下,不少也是會想一想將來的。這樣,崔本在婚嫁市場上的價值,就不是身家能看得出來的了。
不然為什麼劉家想透過尤氏把劉四娘嫁給崔本?若只是門當戶對恰恰合適,那用的著這樣?
只不過崔本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正計劃怎麼和崔父以及大嫂說的時候。忽然傳來了訊息,錢舉人家,以及一個漕幫富足人家的子弟都向趙家提親了!漕幫富足人家子弟先不說,錢舉人家提親就是一個讓不少人吃驚的事了。
不過事後想一想...錢舉人是娶續弦,而起他都有那樣多的兒女了,其中還有發妻嫡出的兒子。這時候要找一個門第高貴的續弦,那是不可能的。就連國公府的公子,一旦有嫡子了,娶續弦都不硬氣,何況錢舉人只不過是個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