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8章 (1 / 4)

揚州, 天底下第一等繁華去處。而本朝能夠興盛到如此地步,一個是因為鹽, 朝廷官鹽設定南北兩處, 一處就是揚州。另一個就是運河,大運河浩浩蕩蕩溝通南北,沿途有多少城市?這些城市大都因為運河發達繁華起來。

特別是幾大鈔關設定的城市——北京、天津、臨清、淮安、蘇州、杭州, 當然也包括揚州。這些城市受到運河的輻射與供養,可以說是金銀遍地。

只不過揚州因為這運河, 多少還要擔上一些幹系!

都知道京杭大運河溝通了南北水系,其中黃河、淮河也都總括其中。距離揚州近的就有淮河, 而淮河自身河道水患多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再加上黃河奪淮入海, 即是說揚州透過運河手黃河、淮河影響很深。

現下揚州一帶雨不停, 往北一些淮河地方也差不多是如此, 於是大量的雨水自淮河反湧入大運河, 再加上大運河本身早就已經漲起來了。現在,揚州附近的大運河堤壩早就危如累卵!

揚州城危險倒是不大, 一個是地理上的因素,就算潰堤了這邊受到的影響也有限。另一個則是朝廷看重揚州, 到時候真的支撐不住了,也是在別的地方洩洪,確保揚州無虞。

也是因為後一個原因,揚州下轄的縣城,高郵、寶應、儀徵、維揚等越發緊張了——離揚州如此之近, 最容易成為這個‘替罪羔羊’。這時候幾個縣的官員鄉紳都在想辦法到處活動,特別是縣裡有人在朝廷做官的,紛紛往朝廷去信說明。

所謂朝裡有人好辦事——時人重宗族,朝廷裡做官做的再大也不願意宗族家鄉遭難!只不過有關系的不是一兩家,富庶的州縣麼,總是出讀書人,讀書人一多做官的自然也就多了。

這時候就看誰的關系多,誰的關系硬了。

只不過這些都是大人物要想的事情了,對於升鬥小民來說,大都只看得到自己面前的一畝三分地。之前趙鶯鶯一家覺得揚州城裡亂成一鍋粥了,那是因為他們還沒見過別的縣城情況,沒見過鄉村裡的情況。

特別是鄉村裡,去年的旱災就損失不小,今年又來了一回。旱災之後本指望種下秋糧,至少收成一季有個活路。但是現在雨這樣下,誰都知道活路是不用指望了。

去年旱災大多數的鄉村都沒有出什麼亂子,這是因為鄉民們大都有藏糧的習慣。就算沒有的,在旱災之初也能擠出一些錢買些糧食來吃。今年就不同了,存糧在去年大都已經吃完,現在除了富裕的農戶,大多數人家都在發愁!

揚州城裡吃高價糧在於一個肯不肯的問題,只要他們捨得,大多數人還是拿的出這一點錢的。就算是最赤貧的揚州人也是這樣,所謂破家值萬貫,總有一點家當可以拿來想辦法。

但對於這些鄉裡村人來說,這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有錢就能,沒錢就不能。

而吃飯也就算了,到底是魚米之鄉,一般來說活人都餓不死——村裡有漫山遍野的草木,中間很多東西都能吃。而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網密集的鄉村就是荷塘裡的魚蝦蓮藕之類都能支撐一段時間了。

更讓人揪心的是活命問題。

“運河大堤會不會潰堤?”

“就算運河不會潰堤,上游的淮河、黃河呢?黃河和淮河大洪不是一天兩天了,特別是咱們這邊受淮河影響那麼大!到時候他們出了事兒,河水一定倒灌運河,,咱們這邊免不了被淹!”

“就算不淹也沒什麼活路了,這幾天裡長們日日組織防汛。村子裡的青壯晚上都在河堤旁邊巡視,河水就比河岸低上幾寸,這雨再下下去,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漫過來了。咱們啊也不用等淮河水了,本地的河水就夠咱們消受了!”

這還是能清清楚楚想事情的人說的話,想不清楚,或者不願意想清楚的早就亂了套了。

一開始大家還有一點兒希望——雨明天就停下來了,一切都還有救!但是漸漸的大家都放棄了。陸陸續續,鄉村人家都收拾起自家全部的財産,有騾馬牛這樣牲口的人家就用牲口拉車裝走。沒有牲口的人家,或者由人推板車,或者肩扛手提,帶上最重要的家當上路。

縣城下的鄉村就往縣城走,州城下的鄉村就往州城走。路上泥濘難行,天上不停的下雨,這絕不是趕路的好時候,但所有人都在咬牙忍耐,頂著風雨往城裡走。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不明所以,累在半路就不肯走。可是再溺愛孩子的人家這時候都不會鬆口,或打或罵,驅趕著孩子重新上路。

從上空來看,就像是一叢一叢的涓涓細流彙入城市,又像是螞蟻搬家一樣往新的巢xue趕。

而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活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