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章 (1 / 2)

揚州自古以來繁華,不過自前朝起,這裡偌大的場面卻是靠‘鹽’支撐起來的。這裡是鹽運中心,八大鹽商個個都富可敵國。至於其餘的小鹽商、鹽戶更是不計其數,整座城市堆積起來,就是賺這些靠鹽吃飯的人的錢。

也正是因為此,這裡運輸發達、商業繁盛——由此,三教九流也就無所不包了。除了奢侈無度、朱樓高門的大戶人家之外,也不說那些窮的上無片瓦,身無寸縷,肚內連一頓飽飯都沒有窮苦人,更多的是小有資産卻還要殷勤做事才能度日的中等之家。

而城南官河與小秦淮河之間的太平巷趙家正是這樣一戶中等之家。

趙家同一個小院裡住著已經分家的兄弟三人,其中老三一家分在東廂房。一家除了人叫做方婆子的三兄弟之母方氏之外,就是趙吉與王氏夫妻兩個,以及他們的四個兒女。

這家人當家的趙吉是個染匠,渾家王氏是個極善於織綢的,夫妻兩個勤勤懇懇。雖然沒有富貴臨門,日子也算過得。

恰逢昨日是七夕正日子,趙吉有一批街坊鄰居送來的舊衣服要染,便帶著大兒子開工,並沒有上燈市閑逛。至於王氏,剛剛懷有身孕兩個月,正是坐胎還不穩的時候,並不敢去那樣熱鬧的地方,怕有個磕碰傷了腹內的胎兒。

至於大女兒趙蓉蓉,二女兒趙鶯鶯,小女兒趙芹芹則是由方婆子領著去燈市上走一走,也看看引得滿城人觀看的煙火。

趙蓉蓉今年已經十三歲,算是一個大姑娘了,便由她帶著自己的小妹妹,才五歲的趙芹芹。七歲的趙鶯鶯則是有方婆子牽著手,不讓走失。

只是燈市上人何其多!等到煙火放起來的時候,湊近虹橋附近燈光燦爛、煙霧繚繞、人聲鼎沸,真是人山人海,擠得連縫都沒有了!

方婆子也在人群之中,一時看熱鬧看忘了性。等到回神過來就發現自己手上少了個孩子——這還了得!一下焦急起來。

奈何她年紀大了,並沒有多少力氣,在人群裡想要找尋,又被擠住了腳,行走不得。等到人流漸漸動了,費力擠出來,再看熱鬧的人堆裡——真是人海茫茫,眼睛都看花了也找不見一個影子。

方婆子這個時候也心慌了,他本就是個做接生婆的出身,三教九流都知道一些,外面的行市也比一些人清楚。心裡有些譜兒,只怕她老三家二丫頭不是走散了,就是讓柺子抱走了。

想她那孫女一向是個聽話的,沒有自己胡亂跑的道理,走散了實在不大可能。又想到這個孫女是家裡幾個小孫女裡頭生的最出挑的一個,人見的都喜歡,當然得那些柺子的意!

這樣想著,懊悔地一拍大腿,只後悔自己怎麼這麼不小心,一顆心就好似在油鍋裡滾了又滾。

這時候她也不能回去,心裡存著一些微弱的念想。便在熱鬧人群周圍打轉,一聲聲高呼‘鶯鶯’。只是等到眼睛花了,聲音啞了,渾身疲累了,也沒有見到孫女。

當下心裡更焦急,急匆匆地往家裡趕,只希望孫女遇到一個好心人,已經被送到家裡去了。

到家時候天已經十分晚了,城南這一片還聽得到虹橋那邊遠遠的聲響,本身卻是夜深人靜的樣子。進了自家小院兒,老大家的正屋和老二家的西廂房已經熄燈了,只有老三家還留著一盞小油燈。

原來趙蓉蓉等不到方婆子和趙鶯鶯,已經帶著小妹妹回家了。家人以為是方婆子喜歡熱鬧,這才遲遲不回,所以都歇息下了,只給她們祖孫兩個留了一盞小油燈。

方婆子回家的響動不小,正屋和西廂房沒有起身,等著老孃和女兒回來的東廂房卻立刻點燈走動起來。只是開門只見到方婆子,卻沒有趙鶯鶯,一下就嚇到了當家的趙吉。

等到趙吉一家曉得趙鶯鶯走失了,甚至可能是被拐子拐走了,一下就急得要不得。當下趙吉匆忙穿上衣服鞋子,叫了大兒子,又去拍兩個哥哥的門。老大家一聽說這個,立刻叫上自己兩個兒子一起出門。倒是老二家,只推說前兩日發了疾病還沒有好,不肯起身。

無法,最後就是趙吉和他大哥一家的男丁出門各處呼喊尋找。只是趙鶯鶯當時在何處?他們這一夜功夫自然是白費了。等到天明回家,也沒有結果。

只是趙吉和王氏夫妻兩個是無論如何都放不下這個二女兒的——這可是王氏十月懷胎生下來的親生骨肉,養育這些年,每日跟在爹爹孃親身後,乖巧伶俐的一個。父女之情,母女之情...根本受不了這種事。

趙吉與王氏自責:“不過就是些鄰裡的舊衣服,些微遲一兩日又怎麼樣呢?曉得女兒們都出去看燈會,娘又年紀大了,我就應該跟著去的。不然,也不會有這種事了!”

王氏也垂淚:“我們這等人家,婦人身子骨都健壯的很,興什麼坐胎,當時我就應該跟著去的。有我看著,必然也不會有這種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