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誠合上筆記本的翻蓋,拿起充好電的手機走出自己的房間,來到妹妹易歆彤的房間門口。
“篤篤篤”,他在門上有節奏地敲了三下,然後用手機給易歆彤發了條微信——在這個世界上,微信和qq也存在,而且是同樣的公司開發的。不過這個通訊工具才剛剛發布,目前還很簡陋。
“是我,給我開門。”
片刻後,房門向裡開啟。瘦弱白淨的易歆彤出現在門口,穿著厚厚的綠色毛衣,衣服前邊還有些汙漬。她低著頭,蓬亂的長發披散下來,似乎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的臉。
易誠沒和她打招呼,徑直走進去,在易歆彤的小床邊坐下,又用左手打字給易歆彤發了條微信。“你瘦了,這個月沒好好吃飯?”
易歆彤低頭看著手機,飛快地按動,很快就回了條微信過來:“我擔心你。你還好嗎?”文字後,還附了一個大哭的符號。
近在咫尺,卻不說話,而用發微信的方式交流,這在外人看來肯定會覺得很怪異。
不過在這對沒有血緣關系的兄妹之間,從很多年前起就是用這樣的交流方式。最開始是用紙筆,然後用簡訊和qq,現在則開始用微信。
易歆彤有自閉症,不能和人有身體接觸,不能看著別人的眼睛,無法辨識他人的情緒,也不知怎麼表達自己的情緒。用寫字、發微信等方式,反而能讓她更自如地表達感情。
看著易歆彤那雖然消瘦卻難掩清秀的姣好臉龐,發育得初具規模的身材曲線,易誠不由得嘆息。如果沒有這個病,她該是多少男孩子追求的物件,該是怎樣的靈動活潑。
他繼承了原主對這個妹妹的憐惜和疼愛,一時有些神傷。
“我已經好了,別擔心了,要按時吃飯知道嗎。把你的手機給我,我下載一個東西給你玩。”易誠回了條訊息。
易歆彤低頭讀了資訊,便將手機高高舉起。易誠用左手接過,回到自己的房間裡。
“伏羲,”易誠開啟電腦,拿起妹妹的手機在攝像頭前晃了晃,“編寫一段虛擬寵物的遊戲程式,虛擬寵物要具備大約5歲正常人類兒童的智力和語言水平,程式能夠在這臺手機的作業系統下正常執行。”
膝上型電腦的攝像頭閃了閃,顯然是“伏羲”正在透過攝像頭獲取資訊。
易誠不知道“伏羲”現在的視覺識別系統發展得怎麼樣了,估計還只能進行粗糙的人臉識別、辨別一些有特色的物體。
巔峰時期的“伏羲”能夠同時追蹤數十億人,並能透過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判斷追蹤物件的情緒,結合個體資料,甚至能大致判斷出一個人未來數十小時內的行為,極少出錯。
但現在就還是算了吧,體量只有6g的初生伏羲在視覺識別等方面比“家園”星一些先進的人工智慧都比不上。它的6g體量主要是包括了一個“基於語言的思維系統”,這也是伏羲之所以能成為強人工智慧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