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子時夜裡
秦王贏稷非常憤怒,得知四貴要謀反的事,坐立難安,徹夜未眠。
這是贏稷繼位以來,遇到最大的麻煩。自己的舅公與王弟要聯合母后,一起謀他的反,贏稷覺得十分可悲又可憐。
他連夜急招丞相張祿入宮商議對策,接下來如何處置四貴?
張祿告訴秦王;“現在四貴沒了手中的權力,之所以要謀反,就是仗著太后撐腰。可是如果他們真要謀反,太后也不能將他們趕盡殺絕,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四貴他們要謀反,太后只是勸說他們作罷,雖然口頭上向著秦王,可真要到了事情上,太后肯定會袖手旁觀,兩不相幫的。為了杜絕前車之鑑,避免篡國之亂,還請秦王早做決定,一定要剷除四貴,鞏固王權。”
秦王贏稷聽罷,下定剷除四貴的決心,正策劃一場鴻門宴。
羋月不想在晚年時候,白髮人送黑髮人,再次經歷手足相殘,喪子之痛。
因此羋月親自派人把兒子贏稷邀請到自己的宮裡,陪著自己用膳,只有他們母子二人。
這溫馨的情景,久違的母子相聚時光,連時間彷彿放慢了腳步。
羋月講述了贏稷小時候,為了她這個母后,做的三件刻骨銘心的事情。
曾經的稷兒,為了母后,敢於跟自己的父王頂撞。
曾經的稷兒,為了母后,跟昔秦王后求情,不要為難她的母妃。
曾經的稷兒,在寒冷的燕國冬天,為了母后,親手宰殺雞宰給母后燉著吃。
往事如煙,一幕幕的情形,如昨日重現,情到深處,羋月講著講著,淚水在眼裡打轉。
可見在她的心底,贏稷的分量與地位是多麼重要。
母子二人共患難,羋月在最難的日子裡支撐下來的動力,就是兒子贏稷,風裡雨裡走過來,這一路的艱辛與坎坷,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贏稷聽完,也是紅了眼眶。曾經的母子之情,怎能不刻骨銘心。
羋月充滿寵溺的強調的說;“在母后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永遠是稷兒,母后最驕傲的事情,就是稷兒做了大秦的王。為了稷兒的王位,母后註定要來淌著秦國的禍水。為了看好大秦的江山,讓稷兒的王位坐穩,母后不惜付出一切的代價。”
贏稷順著羋月的話,道著;“稷兒此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做母后的兒子。倘若有來生,稷兒還做母后的兒子,繼續孝敬您。“
母子二人此次的談心,也修復了羋月這麼多年的意難平,使得母子關係恢復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