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04年,年僅二十二歲的贏稷,在咸陽宮內加冠成人,舉辦登基大典之禮。
大秦帝國在位時間最久的王,由此拉開帷幕。
咸陽宮內的廣場,聚集天下各國的來使,一睹少年秦王的風采。
這位少年天子,一身貴氣,臉上的威儀之姿,刻著帝王之態,霸氣十足。
燕趙的使臣看了,感慨萬千,誰能想到?昔日落魄的質子,能是今日大秦之王。
此時的甘泉宮內,已經肅清了政敵,一堆堆的屍體裝進押運糧草的車裡,往宮外運走,及時焚燒。
紅毯鋪路,大秦銳士,三軍儀仗相迎,薰香與鮮花淹沒了血腥味道。
贏稷在事後才知道;他頭戴的九珠王冠,成為高高在上的秦王,榮耀加身。
這一切的王的背後,是他的舅舅魏冉,冒著性命之攸,剷除政敵。
為他掃清了王位上的絆腳石,最短的時間內平定了季軍之亂。
舅舅魏冉對於贏稷的王位,居功至偉。
儘管魏冉是咸陽將軍,卻掌握大秦一半的兵馬大權。
魏冉雖然沒有丞相之職,卻有丞相之權。
因此羋月也成了大秦最具榮耀的女人,開啟她太后垂簾聽政的政治生涯。
羋月告訴贏稷;一定要做一個好王,這樣才不會辜負,他父王交給他的大秦帝國。
要讓大秦東出,成為天下霸主。
於是贏稷在登基大典之禮,就暗自發誓;此生一定;勤勉刻己,一定讓秦國,成為山東六國所不能與之匹敵的第一強國。
韓國使臣靳尚再次來救助秦國,講述唇亡齒寒的道理。
楚國攻打韓國,韓國不敵楚國;韓國與秦國相連,有韓國在,秦國與山東諸國較量,才能進可攻,退可守。
羋月見韓國還不死心,又來求助,心裡不想讓秦國幫著韓國攻打楚國。畢竟楚國是羋月的孃家人。
羋月成為大秦的王太后,正要拉攏楚國,作為孃家人的勢力。
甘茂丞相,跟秦王贏稷諫言,必須援助韓國的理由。
第一點;韓國有強大的弓箭,一直是秦國軍隊的武裝力量重要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