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大恐、大怒,丟了五蘊皆空,呵斥猴子欺他送死。
猴子不屑,擠兌和尚:“豈不聞朝聞道夕可死。”
它又說:“朝聖者莫非還沒有殉道之心?”
和尚被調侃的面紅耳赤,徑自掩面而去,落荒而逃,只聽得猴子的大聲嘲笑。
和尚沒有收服猴子,但仍然有六丁六甲四方功曹護持,還有豬牛羊狗的妖怪弟子,倒也硬是撐過了諸般磨難,來到了最後一關通往彼岸的渡口。
一萬個這樣的場景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個,和尚都坦然入船,順利洗去凡胎。
卻有那麼一個,對那隻妖猴的話始終耿耿於懷。
當他來到靈山腳下,見到了那座隱藏在迷霧後的聖山,不知為何,偏偏覺得它和心中想想的不一樣。
他震懾於那聖地的威嚴,卻又想著,它是否該多幾分慈悲。
自然而然,他拿眼前的場景和心中的夢境比較,自然而然又捫心自問,究竟哪一座才是真正的靈山!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座。
真正的靈山,不在此界、不在彼界,只在心中!
和尚跌坐,面有神光。
和尚沒有愚蠢的聽信猴子的言論,刨開自己的胸膛。他知道,自己只是個凡人,那樣一定會死的。
可是,猴子真的沒有說錯。原來,他心中真的有一座靈山。那座靈山上,也有一堆真經。真經中沐浴著佛光的,卻非是佛祖,而是一隻金蟬!
和尚醒了,立地成佛。
這一回,那個畫面中,那個世界裡,再沒有旃檀功德佛,卻多了個金蟬如來佛。
世尊如來找到了猴子,言說是法有為,有果有因。
金蟬早悟,西遊之事未能全功,但靈山多了位佛祖,功過相抵。因此,他願度猴子成佛,為聖母靈猴佛,以全因果之數。
滿頭蒿草的猴子再次大笑,說著:
“我本沒安好心,不料無心插柳成蔭。”
“但是,那又如何!”
“別說你靈山只是因此多了一位聖人,就算多了十位,一百位又與我何干?”
“我孫悟空這一世,不尊仙,不禮佛,求的就是暢快,求的就是灑脫!”
“你可以壓我五百年、五千年、五萬年!”
“你甚至可以用大神通、大*法力,逆轉時空,繼續壓我五千年、五萬年、五十萬年!”
“如此往復,或許總有一天,我會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