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與眾不同就是與眾不同,所以即便是時間再久,這種特質也還在,就算沒有命運的力量,雙方也未必不能再次交匯在一起,可這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以及更多的付出。
甚至,到了那種時候,想讓“關鍵”生效,是不是簡單粗暴的抹殺就行,也要再看!
這其實就是從走捷徑回到了常規破局的辦法上,也就是走劇情流程。
劇情流程不是不能走,比如他上次做的,看似仍舊是在破壞劇情,事實上卻並非這樣,因為這不像是第一次沒頭沒腦的下令誅殺,而是有“因果”的,可以看成是劇情的另一種發展,沒有痴男怨女,只有怨男痴女,被愛人背叛後,不是去試圖挽回,而是進行最極端的報復,這同樣不符合劇情流程需要,但總算是正常終結的一種方式,BADEND。
凌歧甚至想過,他這次之所以還有一線生機,還能觸發,這微弱的特殊力量,是不是就是因為他上次粗暴的完結了劇情,而非直接掀翻桌子呢?
不管怎麼說,若是按照某些需求,去徹底完成劇情,那樣好處肯定更多,但這就不是他想要的!
不考慮其中的詭詐和不諧,他也早就過了被人安排,被人當做牽線木偶的階段。
與其這樣,那還不如自殺,再掀一次桌子。
可惜的是,他還不能自殺,甚至面對危機,不得不竭力去拼搏,殺出個生天。
這是最初設定的機制,讓他即使在本身權能盡失的情況下,在連本我記憶都喪失的極端情況下,也能殘留著生存本能,好走的更遠,看到更多的風景,帶回更有價值的情報,規避許多幻術和魅惑帶來的風險。
而且那樣做的話,也很可能會引起這個世界乃至更上層者的高度重視,那麼他先前做的一切佈置,就有一定的風險付諸流水,這風險,身為主體分裂出來的一點意識,他冒不起!
爭執結束,計劃定下,這其中沒有凌歧什麼事兒,他就像一個看客。
他沒有對囚犯的事情提出任何建議,一方面是因為不想,另一方面也是他並無更好的辦法。
辦法建立在認知多寡的基礎上,認知太少,就是無知,提出的好辦法,也可能變成蠢主意。
很快,凌歧就被老者護著,隨著眾人一起衝殺了出去。
計劃並沒有制定的太周密,周密的計劃,需要時間去制定,甚至不僅僅是制定,就連交代起來,也一樣。
因為之前爭執的插曲,眾人本就不多的時間,又被壓縮了一點。
老者雖然感到十分憤怒,甚至壓抑著鬱悶,但為了活下去,也只能繼續盡心盡力去謀劃,這就是謀者的悲哀,也是很多謀者不願意承認的悲哀。
當空的天雷聲,伴著第一支落下的箭矢響起。
這就像是某種訊號,某種預兆,外面的人認為,這是囚犯們自取滅亡的訊號,可是囚犯,卻覺得這是人發殺機引起的天相變化。
轟隆!
地上的震動和天空呼應,囚犯們沒有弓箭,整個獄所,他們都沒找到任何遠端武器,人類利用工具的本能,卻讓一些囚犯硬是找到了替代物!
幾件被丟出去的重物,特別是那張巨大的桌子,直接掀翻了好幾個弓手,讓己方士氣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