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第三紀末,因為第二紀元遺族和第三紀末本要開啟第四紀的位面主角大打出手,幾乎讓地裂天崩,滄海桑田之下,這才有了天圓地方的塞坦位面。
這在第四紀的時候,曾一度被認為是黑暗紀元的開端,直到第四紀元的土著文明在塞坦位面發展到空間壯大之後,人們才逐漸意識到,曾經的災難,或許反而是撥亂反正後興盛的開端。
塞坦世界,本就不該是星球形態,它,就應該是一個位面!
當然,這“正”,指的並不是衝突的雙方。
無論是不知為何到了第三紀元末期還能保留那般實力的第二紀元遺族,還是第三紀末的世界之子,都不過是命運的棋子,且已經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他們推動了發展,但本身代表的仍舊是破壞,而不是進步和創造。
幾大*紀元以來,雖然每一紀元的世界之子,最終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沒能真的做到亙古長存,成為人生贏家。
可是,第三紀末的世界之子,依然是其中評價最低的,公認的昏聵之人,即便他奠定了位面發展的基石。
塞坦位面有著整整五個紀元的歷史,其中沒有任何斷層,遺留資源可以說是異常豐富。
但是,比起其它高等位面,從整體年齡來說,這個位面其實還是比較年輕、甚至是稚嫩的。
有些高等位面,從開始到結束,也只有一個紀元,但經歷過亙古漫長的歲月。
塞坦位面的歷史上,迄今為止最長的第二紀元,也不過相當於地球上的大幾百萬年,可以說是比較短暫。
加起來不過一兩千萬年的文明,就算還有更漫長的混沌期,塞坦世界,在諸多高等文明中,依舊如同稚童一般,有著高速發展的潛力。
遵循著年輕位面一般的向心規則,塞坦位面最富饒的土地,便是位於世界中心的那部分。
而有著文明支柱之稱的塞坦聖山,便是這片富饒大地上的頂樑柱!
在很多很多年前,舊紀元文明時代,塞坦世界還是泰坦星的時候,這座聖山便已經存在,只是當時被其他文明所崇拜。
破開位面晶壁,朱福斯率領部隊順利返回。
位面都有壁壘,普通位面的壁壘,並“不怎麼結實”,所以算不得太強的防禦機制。
高等位面的壁壘,只要不是新生或者衰微,大都會衍變成晶壁一般的形態。
這是高等位面所獨有的,即使高等星辰都不具備,也是天然位面對外最強的防禦。
有著晶壁,就註定這個位面,很難受到大部隊的侵擾。
就算是聖人,想要破開一個陌生高等位面的晶壁,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