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秦漢的禮制規定,只有天子皇帝和皇后才能夠用璽,其他臣子的印只能叫印信,哪怕是封地一方的諸侯王也不能稱之為璽,而應該叫王印。
皇帝的玉璽一般有六種,是從秦始皇開始流傳下來的,皇帝之璽用來賜諸侯王,皇帝行璽用來封國,皇帝信璽用來發兵,天子之璽用來冊封外國,天子行璽用來治大臣,天子信璽用以祭祀天地鬼神。
而我們所挖掘出來的這枚‘興帝行璽’則是用以封國,南越國是單獨的國度不錯,但是屬於漢朝的藩國,在趙佗時期,漢朝遣使者入南越遊說,趙佗答應了使者的要求,向漢朝稱臣,屬於漢朝的藩屬國。
這南越王實際上也就屬於是諸侯王一級存在,是不能稱帝的。
所以表面上都是以南越王自居,從未自稱南越皇。
只不過在死後的棺槨當中,第二代南越王趙眜,第四代南越王趙興的棺槨裡都發現了皇帝行璽,這就是暗藏稱帝之心。
而另外的三代南越王,趙佗,趙嬰齊和趙建德的墓雖然沒被發現,但只怕也會跟這兩處的一樣,有皇帝行璽隨葬。
我也幫忙收拾東西,突然發現隨葬品當中竟然有象牙和一個造型怪異的金盒,開啟金盒之後,裡面有乾枯的水粉,已經發黑,這東西應該是舶來品。
如此看來,這南越國很早就與外國展開的通商。
而且這南越國是如今的東南沿海,越南的北部一些區域也是古南越國的國土,跟緬甸交界。
這也就可以說明為何南越王能夠用上玉棺和金縷玉衣了,而北方權利和地位更高的皇帝卻用不到的原因。
只因為南越國與緬甸交界,靠近玉石的原料產地。
所有東西已經歸類完畢了,我們四個人傻眼的看著眼前的東西。
二狗等四人則是遠遠的靠在門邊,也看著眼前的這一幕。
“爺爺,那現在怎麼辦?”我轉頭看向還在嘆氣的爺爺。
我能明白爺爺的心情,別說是爺爺,就像我這樣半吊子的盜墓賊,見到滿地的明器損壞,蛋蛋都疼碎了。
何況還是絕有僅有的玉棺。
還有為數不多的金縷玉衣。
漢朝之後為三國,三國一統在曹魏,司馬懿則是竊取了曹魏的江山,而在曹魏第二代的曹丕就出臺了律法,禁止後續墓葬再使用金縷玉衣。
所以這個東西只有在曹魏曹丕的時代之前的墓葬當中才有,而且還是得帝和王一級的人物才配使用金縷玉衣。
已知的金縷玉衣是從中山靖王的墓裡出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