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場開始,熱刺開球后,他們的陣型就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熱刺的中場核心易,他出現在對方半場,他的位置向前調整了一段距離,他不在處於傳統後腰的位置,而是屬於現階段進攻型中場的中前衛的位置。”
英國國家體育電視臺解說員布羅利,一臉驚喜的說道:“這個位置是大多陣列織型中場站的位置,易一直站後腰的原因是他不會射門,而博阿斯將易安排在這裡,是否代表著易練就了一腳射門能力?接下來的比賽,我們可以期待一下。”
其實,易樂對於中前衛的位置並不陌生,他在拉瑪西亞就是這個位置,在米爾沃爾時期也是在後腰以及中前衛兩個位置來回切換。
他懂得在這個位置該幹什麼。
這是一個指揮官的位置,他需要縱觀全域性,指揮隊友進行每一次的進攻與防守。
防守的時間,易樂就會出現在後場,進行保護與協助,同時指揮隊友如何進行跑位與傳接。
這個過程中,易樂很少粘球,大多數情況都是在指揮隊友。
譬如,這一次進攻的發起。
足球在熱刺的後防線維爾亨通腳下,易樂一邊跑向後場,同時雙手虛按,示意維爾通亨緩下節奏。
維爾亨通本想大腳直接找前鋒,但他看到易樂的手勢,連忙停下動作,朝著右側進行轉移。
凱爾.沃克持球,開始在後場倒腳。
易樂回到左後方進行空擋保護,等待坎特回到自己的位置。
等坎特到位之後,足球也被傳到易樂腳下,他象徵性的向前帶了幾步,發現對方在左半區的防守力量密集,只能進行右向傳球。
埃裡克.戴爾持球開始朝著右側拉扯。
整個斯托克城的防線開始朝著右側移動。
易樂扭頭看了眼身後,坎特正打算朝著右側進行支援,只不過此時易樂再次雙手虛按,讓他留在這個位置。
同一時間,完成扯邊任務後,足球經過兩次快速倒腳,重新回到了右側,坎特接球。
此時,坎特跟易樂中間只剩下一名防守球員。
兩人心神意會,同時朝著左右兩側拉扯。
那名防守球員無奈之下,直奔坎特而去,此時,空擋出現了。
坎特一腳將球傳給易樂,易樂在奔跑途中接球,突然一個變向,朝著大禁區直扎而去。
登時,整個斯托克城的後防線,因為這一次的節奏變化而變得極為混亂。
多名斯托克城跟熱刺的球員站在大禁區附近,易樂跟站在大禁區線上的孫興民完成兩次撞牆配合,持球繼續衝向左翼。
整個防線猝不及防之下,無奈朝著左側拉扯。
而右側的空擋頓時被撕扯出來。
易樂二話不說,在急速奔跑途中,朝著中圈推入一記傳球。
這記傳球從斯托克城防守球員彼得斯的小門中穿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