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國和周豐谷無意插手同鄉會和當地的鬥爭,他們來沙長市只是求財的,原材料貴一點就貴一點,他們是無所謂的。
不過他們不在乎,不代表唐友佳不在乎,這個傢伙雖然是同鄉會的人,但是卻整天挖空心思的,想著如何瓦解這個組織,他曾經留過學,思想開放又有覺悟,明白同鄉會如果再繼續這樣下去,一定是會迎來報復性打擊。
民不與官鬥,他這個年輕人都知道,偏偏商會里的老不死們不知道,其實也不是老人們不知道,他們經歷過幾十年前的饑荒和動盪,有錢就是爺的思想早就根深蒂固,說得通俗點,就是他們都已經被金錢矇蔽了雙眼,只要能發財,他們什麼都願意幹。
唐友佳留學回來,開始替他老子管理自家的產業,這麼幾年下來,讓他愈發感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一旦真到了忍耐的極限,到時候要弄死同鄉會,那麼自己唐家必定要首當其衝,去承受公家的沉重打擊,自己唐家兩代人幾十年,辛辛苦苦的積累,才有了今天,唐友佳還年輕,他還沒有真正施展自己的抱負,怎麼能眼睜睜看著唐家倒下去?
唐老爺子也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能將自己兒子放出去留學的人,思想怎麼都不可能那麼頑固,就算固有思想限制了他的見識,但是相比於商會里的其他老人,唐老爺子還是能聽進去大道理的。
唐友佳不止一次跟老爺子聊過這個話題,打算讓唐家脫離同鄉會,出去自立門戶,但是唐老爺子也有自己的考慮,他說唐家是同鄉會的發起人之一,如果現在選擇退出,一定會受到商會里的其他人孤立和排擠,以後在沙長市會很難立足。
說來說去,就是唐家已經陷入一個進退兩難,身不由己的艱難局面了,想要退出,不是那麼容易的。
正當唐友佳在苦思著脫困妙計的時候,李建國和周豐谷就闖入了他的視野,唐友佳覺得這或許是一個機會,能讓自己唐家在未來接受公家清算的時候,全身而退的機會。
只不過想要做成這件事,還得從長計議才行,並且還不能走漏了風聲。李建國兩人是外地人,跟本地勢力沒有糾葛,和他們合作是再合適不過了。
這也是唐友佳會跟李建國他們這麼快成為朋友的原因,前期分公司的籌備工作非常順利,地皮買不了,都是租的,只有五十年的期限,不過也有好處,那就是能省下一大筆錢。
談原材料合作的時候,唐友佳很是給出了許多優惠,三年的合同,所有的原材料都比市面上要低兩成,只不過這是秘密進行的,簽署的合同上面也是同鄉會的標準價格,但是私底下,唐友佳又退了一部分的回扣。
一來二去,他自然就和李建國他們成了朋友,平時有事沒事的,都會一起出來逛逛街吃吃飯,因為是本地人,唐友佳口才又好,每一次出來,大家都能玩得很盡興。
李建國吃完了臭豆腐,提議說想要找家茶館喝喝茶,周豐谷和唐友佳自然沒有異議,三人找了附近一家比較有名的茶館,進了一個寬敞的包間。
沒有外人在,唐友佳終於將這些天下來,一直醞釀在他心裡的計劃說了出來,李建國和周豐谷都是表情凝重的聽著,整個包間裡,只有唐友佳一個人說話的聲音。
“我唐家好不容易有了今天,我作為唐家的一份子,絕對不能讓祖輩的基業毀於一旦,我希望你們欣欣食品可以幫助我,將來我唐友佳必有厚報!”
唐友佳聲情並茂,幾乎都要聲淚俱下了,李建國有些心動,不禁給旁邊的周豐谷投去了一個問詢的眼神。
周豐谷聽完唐友佳的計劃,當即冷笑出聲,他戲謔的看著唐友佳,說道:“唐大公子,你倒是打的一個好算盤,我們欣欣食品只是來賺錢的,無意摻和你們的鬥爭,你唐家死不死,關我們什麼事?”
“居然說要讓我們欣欣食品完全收購你們唐家的產業,我們欣欣食品可沒有這麼大的本事,再說了,這麼重大的決定,你唐友佳做不了主,我們同樣做不了主!”
表面上看,唐友佳的計劃好像沒有什麼毛病,完全收購唐家的所有產業,就相當於欣欣食品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供應量,以後都不再受制於人,同時唐家也可以變賣所有產業,從同鄉會之中全身而退,這是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