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4號,滙豐市,暴雨。
又是一個多星期的時間過去,罐頭廠子的水果供應幾乎已經斷掉了,果農不是被財源全部壟斷,就是路途太遠不願意送過來,趙笠就乾脆將生產線停了下來,工人們開工還沒到一個月,但是今天趙笠還是給他們結足了一個月的工資。
這些天廠子裡放假,工人們大多都是回來拿工資的,有些外地人因為路途遙遠,就沒有回家,加上在本地人生地不熟的,情願在廠子裡多加幾天班。
所有人等的就是這一天,加上加班的補貼,一個人到手也有兩百多塊錢,不管是什麼職位的人,大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一些平時脾氣不是很好的人,今天也罕見的沒有給人擺臭臉了。
光是給基層員工的工資,就已經二十多萬出去了,還不包括高層的薪水。
林武真身為欣欣食品的總經理,月薪被趙笠開到了一千二百八十八塊,哪怕是國企裡面,同水平的職位,都沒有這樣高的薪水。
部長級別的人,例如劉鳳蘭、周豐谷、李建國、張賀,工資都是在三百五到五百之間浮動,就看誰的工作效率更高,還有額外的提成。
李建國身為大股東,開始其實是自發到欣欣食品做“義工”的,沒想到幹著幹著,自己把自己的入職表給填了,正式成為了財務部的部長,她是公司裡唯一一個,拿兩份錢的主兒,在這點上,趙笠都要自愧不如。
趙笠算了一下,一個月下來,所有人的工資加起來,大約在二十七萬左右,在這個年代,是普通人難以想象的數字。
這些天趙笠沒幹別的,就督導著手底下的人整理倉庫裡的糧食,最後一批糧食已經全部運回來了,罐頭廠的工人沒有事情幹,都在賣力幫忙篩選糧食。
趙笠專門讓人到糧食局那邊借了一批分谷機過來,十七八臺的樣子,就是那種完全用木頭做框架,四隻腳,中間是長長的風箱,裡面有一個水平旋轉的“扇子”,上面是一個四方的漏斗,稻穀和小麥之類的糧食從漏斗上放下來,然後使勁搖動扇子的把手,就可以把一些沒有籽的糠殼吹出去,剩下來有籽兒的糧食就從下面的口子流出來,非常方便。
原本趙笠還打算找附近的果農談一下,但是隨著雨越下越大,很多果農都不願意出來運水果了,因為道路泥濘,非常不好走,牛車還好說,拖拉機或者小貨車,經常會被陷入泥地裡,側翻的危險時刻都有。
但是附近的果農,水果幾乎都被摘光了,距離遠一點的,運輸又極其不方便,如果硬是要送,成本就要大大提高了,而且如今糧食兌換還越來越難,經過深思熟慮之後,趙笠終於決定將罐頭廠暫時停了。
為此林武真提出了異議,認為既然罐頭廠已經停工,就乾脆將所有工人都停薪留職、通通遣散回家算了,不然一個月下來,光是支付他們的工資,就是一大筆錢。
趙笠否定了他這個提議,他有自己的考慮,人手足夠,接下來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不一定就非得讓他們在廠子里加班加點工作,才算是不浪費人力資源。
讓張賀主持罐頭廠這邊的一應事務,趙笠帶著林武真等人回到了欣欣食品,廠子不大,但目前就是趙笠的大本營,一切決策都應該在這裡實施。
所有人幾乎都已經到齊,趙笠開始將自己心裡醞釀已久的計劃說了出來,包括分廠的建立,總部的遷移、食品創新的方向,以及品牌的建立,等等。
其中許多事情三天三夜都未必能夠說得清楚,趙笠只能在辦公室裡給大家做一個概括,具體細節,他後續會慢慢補充。
會議散去,大家各司其職,但是部長級別的高層則全部被趙笠留了下來。
趙笠要檢視欣欣食品的賬目,盈利多少,可流動的資金有多少,以應接後面日子的某些突發情況,這些都是要做到心裡有數的。但是幹這些,還都要李建國在場才行,因為她才是最大的股東。
扣除供應鏈方面的原材料成本、以及工人的薪酬、還有廠子運轉等方面的支出,其中最花錢的就是趙笠那邊的罐頭廠子了,拼命生產罐頭換糧食,幾乎是一分錢的盈利目前都是沒有的。
“加上扣除罐頭廠的運營成本,目前公司的賬戶中,淨利潤大概在一千二百萬左右!”
李建國拿著賬本,認真的說道:“如果假設罐頭廠不存在的話,其實我們這邊一個月以來,差不多是可以賺到兩千萬的!”
要知道,欣欣食品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一百多萬,這大半個月,要是沒有罐頭廠一直在扯後腿,根本就不用幹那些下三濫的事情,都可以將財源硬生生拖垮了,入不敷出的,撒出去八百多萬,不算這個數還好,因為之前大家心裡都沒有什麼底,但是當李建國把賬本扔在桌子上讓大家檢視時,差點沒把大家的下巴都驚掉。
“我的乖乖,整整七八百萬花出去了,還一分錢的利潤都沒有掙回來!”
李建國瞥了一眼趙笠,眼裡是滿滿的幽怨,要不是趙笠一意孤行,欣欣食品就是光明正大去跟財源幹,底氣都足得很,哪裡會像現在這樣,即使賬戶裡有一大筆錢,也得唯唯諾諾,夾起尾巴做人?
林武真笑了笑,說道:“別忘了,我們手頭裡囤積的糧食已經非常多,要是轉手賣出去,可都是錢,你怎麼能說趙笠的罐頭廠子是虧本營生呢?”
大家都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糧食一天沒有賣出去,那就不是錢,錢沒有拿在自己手裡,能算是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