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畫面聚焦在瑪爾頓酒店大廈,警用直升在圍繞著大廈盤旋。
“一天前,恐怖分子透過駭客手段入侵聯邦通訊網路,併發布恐怖主義威脅,妄圖引發大面積,長時間恐慌,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警方和軍方已經展開聯合行動,對酒店大廈內被困人員實施營救…”
就在這時,新聞畫面中出現了熟悉而又驚人的一幕。一個人從酒店高層,被拋了下來,新聞直播的畫面立即鎖定了這一幕。一名隨軍記者與幾名士兵立即前往那個人墜落的地點。當記者和士兵們趕到的時候,那個墜樓的人,已經沒有了呼吸,他們這才發現,這個人一斯不掛,被人剝得乾乾淨淨,而且,他的背上還用A文,刻著幾行血字。
記者下意識的,把鏡頭對準了那幾行字,進行拍攝。但兩名士兵卻不約而同的,立即上前,把那具屍體翻了一個面,不讓記者繼續拍攝屍體背上的文字。
就在這時候,轟的一聲悶響,記者和士兵不遠處又掉下了幾具屍體,把停在樓下的汽車車頂砸出一個大坑。
記者立即跑了過去:他看到,新扔下來屍體,也是全身赤羅,背上刻著文字。這一次,士兵的腳步落在了記者的後面,他們沒有來得及翻動屍體。記者順利拍下了屍體後背所刻文字的內容:
核彈沒有炸!
政府在撒謊!
兩行醒目的血字,透過電視直播,再一次的,把恐慌的火苗,撒遍了A國本土。
接下來的幾小時內,在瑪爾頓大廈被軍方和警方攻陷之前,以艾薩拉夫為首的恐怖分子,從酒店大樓的視窗丟擲了更多的“傳單”,當然,他們還使用酒店辦公紙張,印製了大量紙製傳單,從大廈頂部拋撒,使得狂風,能把這些傳單帶向更遠的地方。很顯然,在使用駭客手段再次進入A國新聞網路之前,屍體和紙張對於這些恐怖份子來說,是最佳的媒介。
不少A國民眾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幕,瑪爾頓大廈頂部天台上,被狂風捲起的白色紙張,看起來,就像是在盛大節日中被放飛的,一大群“和平鴿”,隨風飛向遠方。
幾天內。
在網際網路上,數千萬人就核彈是否已經引爆,展開了大討論,而與此同時,在克拉克號的船艙裡,司馬綾,法特曼,柯林上校等人,也不斷的,就此事展開討論。
“政府在網際網路官網也進行了民調,民調顯示,85%的民眾相信政府已經摧毀了那枚蒸發者核彈。”一名叫西蒙斯的富商說,他也是法特曼的客戶之一,“作為一名A國公民,我本人相信政府。”他很有信心的說道。
“現在,騷亂基本上也停止了,很多人都回到了鄉鎮,還有人回到了山裡。”一個叫金吉爾的豔麗女人說道,“我想,我們也可以找個小鎮住上一陣子,這是一次返璞歸真的人口大遷移,其實就個人看法而言,我早就覺得不應當讓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裡面,A國人應該分散居住……”這個人長篇大論地講述起了他的“去城市化主義”觀點。
“目前,政府也沒有鼓勵民眾回到城市繼續工作,也就是說,他們並不鼓勵人口往城市回流,軍隊也在郊區給民眾搭建帳篷,也有人住在廢舊的汽車裡。”叫做凱茜的女富婆說道,“我想現在道路應該已經通暢了,我應該把我的福特保姆車開到郊外去住一段時間。”她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種孩童般的興奮,彷彿她開著保姆車離開城市的目的,不是去避難,而是去參加夏令營。
這幾天以來司馬綾也瞭解A國本土正在發生的變化,由於C國按時按量的,逐步完成著機器人的生產任務,目前已經有兩千多萬臺替身機器人,從c國運到了A國,加上A國自己生產的機器人,以及美國的盟友生產的機器人,替身機器人的總數幾乎達到了3000萬臺。所以也有a國專家在電視和新聞上表示,他們支援機器人回到城市工作,而讓A國公民安全的停留在城市以外的其他地方,遠端操作這些機器人。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白人社群遷移到郊外的難民營,隨著越來越多的白人住進難民帳篷,集裝箱,三層樓的活動板房,廢舊的公交車,廢舊的大型飛機……黑人社群的居民們終於感覺到了,這個社會還是公平的,他們現在也和我們一樣了。一個星期以來,全a國的種族衝突事件,原來,在A國警方的預料中,隨著這場全國性的人口流動,種族衝突事件的數量會呈現出上升的態勢,但是事實卻正好相反。
有專家分析,這是由於大家都住進了棚戶區和難民營,不同膚色的人種之間產生了更多的共同點,在生活上找到了更多的共鳴,因而出現了歷史上少見的種族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