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於新界的香江國際機場落地後,張遠取了行李,便匆匆趕往了約定地點,與大導演劉偉牆見面。
劉偉牆現在自然能被稱做大導演了,畢竟一部《無間道》讓人家全國,甚至全球揚名,畢竟版權都賣給好萊塢了。
張遠搭上了香江那標誌性的紅色豐田計程車,穿梭在這座曾經被稱作“亞洲四小龍”的繁華都市間。
這地方給他的感覺……窄,舊,暗,破。
與大陸那些新建造的城區相比,香江已經明顯暮氣沉沉,只剩昔日那本該算作屈辱,卻被部份人引以為傲的殖民地餘暉。
來到一座辦公大樓,依舊和一路上見到的風光一樣,略顯老舊。
入內,向安保詢問去往地址的方式,對方在聽到他的普通話口音後,便甩來個不鹹不淡的輕蔑態度。
張遠倒是無所謂。
但也慶幸到。
“幸好和英皇和解,有對方撐場。”
若不是如此,他都不敢單獨來香江,在人家的地頭,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現在不同了,不光不同擔心,真遇到什麼事,也可以喊華哥,甚至是英皇老楊幫忙。
上電梯,穿過狹窄的走廊,進入辦公室,來到最裡邊的房間,敲門進入。
“你好,我是張遠。”
一位帶著黑框眼鏡,留著小平頭,一看長相就很有南方特色的中年男人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啊,你好。”
此人自然就是劉偉牆了。
這位最早,大概80年左右,便在邵氏擔任攝影小工。
所謂的攝影小工,就是幫攝影師跑腿,端茶遞水,拆裝機器,扛大包的“苦力”,偶爾能偷看幾眼,算是學技術。
足足混了快五年,才有資格正式操作攝影機。
再過三年,這位便憑藉墨鏡王的旺角卡門,拿下了金像獎最佳攝影。
可見其天賦驚人,同時,邵氏雖然不做人,但其磨礪也的確容易讓人成材。
所以,人便是有命和運兩道坎的。
劉偉牆有攝影師的命,遇到墨鏡王能參與《旺角卡門》,便是他的運。
而後,這位便和當年的老謀子一般,拍而優則導,跨入了導演行業。
莫說個人,就算是公司也是一樣。
邵氏這個曾經的巨頭便是如此。
在邵氏成立初期,這家後世巨頭遠沒有一家獨大的實力,那時候,香江,乃至整個亞洲最強的電影公司,名叫電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