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鄭沛沛老師說的那樣,以戲曲功底為基礎的功夫,都是花拳繡腿。
董志化老師在看完張遠使的棍法後,立馬明白了這一切。
圈,點,槍,割,抽,挑,撥,彈,掣,標,掃,壓,敲,擊!
這便是五郎八卦棍的十四字決。
在來前,張遠找袁八爺要到了這種棍法的口訣和招式註解。
正所謂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五郎八卦棍與一般佛門棍法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要暗合四象八卦之意。
先擊四正,後擊四隅,四隅即四方之角,也就是擊八方,每方八點,即八八六十四點。
一套招式,共六十四招。
單身法架式就有揭法、大小、運星、麒麟步這四種。
其中招式虛實結合,邊迷惑對手,邊伺機進攻。
因為有良好的少林棍法做基礎,用不了太久,張遠便能將這套五郎八卦棍使的行雲流水。
當然,短時間內還無法參透其真正奧妙,但有模有樣,進退得當是沒問題的。
這便是基礎功底的重要性,打好基礎,學什麼都快。
他這一手棍法可算把董志化老師給看呆了!
“原來星爺老說力量感,力量感。”
“這小子打的,就是力量感!”
京劇和武術的發力有本質區別,一虛,一實。
京劇畢竟是劇,要好看,還不能傷到自己和對手演員,所以力量收著使,講究的是收放自如。
而武術是武,終究是為了傷人,甚至殺人而創的,目的便是講有限的力量打出無限的傷害,講究攻守兼備。
為什麼“降龍十八掌”最後一招是“亢龍有悔”。
因為只有打一半收一半,才能提高武術的續航能力。
當然,那是中的內容,真實的武術就是要一招制敵,血濺五步。
張遠打著,一旁的董志化老師看著。
“呦呦呦,臥槽。”
“嘿,好傢伙,臥槽。”
“來個大轉彎,臥槽。”
“這還一卷麻花,臥槽。”
“哎呦,臥槽,這年輕人……”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