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塊德國青,這塊怎麼那麼黑,您說怎麼那麼黑。”
“怎麼那麼黑,在東山送過碳,西山挖過煤呀,又當過兩天的煤鋪的二掌櫃的吧,還真正是德國青啊,真正的德國染兒,真正是德國人制造這塊布兒的……”
臺上,郭德罡和張文順二位正在表演一段傳統節目《賣布頭》。
這一段相聲,主要表現了相聲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中的“學”。
學唱各種小販的吆喝,包含了不少柳活。
張遠和不少人一樣,前世每每難以入眠時,郭於二人的段子便是最有效的安眠曲。
他可聽了不少。
而這輩子又從謙哥和張國利倆人身上薅了不少相聲相關的屬性點,更對這行有了一定的基礎認識。
更覺郭德罡的厲害。
那嗓子,別的行當不說,在相聲行,絕對稱得上一絕。
又亮又脆,上得去還不毛躁,功底渾厚。
現場聽更是餘音繞樑,感觸頗多。
可惜,對張遠來說,這段內容雖然不錯,卻遠未達到他的期望。
因為相聲他有四不聽!
第一,沒有餘謙的,不聽。
因為他騸。
第二,沒有謙嫂的,不聽。
因為她白。
第三,沒有餘謙父親的,不聽。
因為老爺子吃大腸刺身。
第四,沒有餘謙祖父的,不聽。
因為他是滿清綠帽子王……
其實說到底,現在的郭老師還未進化到水平巔峰。
同時,捧哏的張文順老爺子也並沒有謙哥那麼合適。
郭德罡的颱風是陽中帶陰,謙哥剛好是陰中帶陽,兩人一正一反,無比和諧。
張老爺子則屬於相聲四大風格“帥賣怪壞”中的壞,風格也挺陽剛,兩人搭檔,有些搶。
這不是水平問題,只是搭配問題。
就像小嶽嶽和孫嶽兩人,小嶽嶽為陰,孫嶽則為陽,剛好相反,也能和諧。
臺上賣力演出,可這臺下,偌大的場子,樓上樓下能坐上400多人,卻只有張遠一位聽眾。
這一場就只賣出了一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