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將軍莫要客氣,眼下戰事要緊,尚不是飲酒作樂之時,我等還是以如何退敵為重,這等俗禮就免了吧!不瞞彭將軍你們,高某出兵之前,就在軍中下了禁酒令,凡是飲酒作樂者輕則脊杖,重者處斬,假如我要是領頭違背的話,豈不等於自食其言了嗎?簡單吃些飯菜,我們還是商議退敵之事吧!高懷遠很很客氣的對彭義斌婉拒道。
彭義斌等人這才相信,原來早幾天來的趙府堂他們所言非虛,這個高大人果真是個治軍甚嚴之人,連他也自覺遵守軍紀,如此以身作則,宋軍軍紀想不嚴明恐怕都難。
而一支軍隊若想無敵於天下,旁的不說,最起碼的就是軍紀嚴明這一條必須做到,唯有軍中將士做到令行禁止之後,軍隊才有戰鬥力,這個道理很淺顯,但是真正能做到之人卻少之又少,彭義斌捫心自問,自己就絕對做不到這一點,要不然的話,他眼下也不會在蒙古大軍面前敗的如此之慘了。
於是彭義斌連連讚許高懷遠的治軍之法,也不再多客氣,上了一些簡單的飯食,供高懷遠等人吃過,便商議起來了如何解冀州之圍的辦法來。
高懷遠詳細瞭解了有關蒙古大軍的情況,側重瞭解了蒙古軍的戰力還有他們所常用的戰術,彭義斌也毫不隱瞞的詳細進行了答覆。
聽罷之後,高懷遠確信蒙古軍確實如同他所料的那樣,難以對付,假如他們硬碰硬的話,他這次所率大軍倒還真的不一定就是蒙古軍的對手。
但是因為他提前預知遲早和蒙古人會有交鋒,故此高懷遠這些年以來,早就開始仔細研究如何對付蒙古大軍的戰法,提前做到了知己知彼,所以這次前來支援彭義斌,他已經是心中有數了。
故此高懷遠聽罷了彭義斌的介紹之後,只是微微點頭,卻並未表現出任何緊張或者擔憂的神態。
諸位不必擔心,既然本官敢來,就不怕那孛魯的蒙古大軍!不過此事倒是並非小事,本官畢竟乃是代表著朝廷而來,情況和以前有所不同,此事幹繫著兩國交兵之事,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所以本官要先禮後兵,告知孛魯,京東現如今乃我大宋之地,並非金國之地,請他退兵,以免令兩國交惡!假如孛魯一意孤行,繼續包圍冀州城的話,到時候就休怪我們大宋對他們不客氣了!高懷遠眼下坐在大堂的座,對下面的彭義斌一眾說道。
彭義斌不敢說不行,但是他還是說道:蒙古人蠻橫無理,根本不管這些,他們明知我彭某早已歸服朝廷,卻還是領兵前來,高大人恐怕難以勸服他們主動退兵!
高懷遠點點頭道:本官也這麼以為,但是畢竟這件事事關兩國交兵,我等必須仁至義盡,假如孛魯一意孤行,那我朝也可以在道義上站穩腳跟,到時候再兵與之決戰,也為時不晚!
眾人看到高懷遠決意要先禮後兵,於是也都不再多說,以前這裡是彭義斌最大,但是現在高懷遠可是朝中樞密使,地位高出這裡任何人都許多,這裡也只有他說了算了。
於是高懷遠在和眾人商議了一番之後,便派出信使,持他的親筆信先行前往冀州城外,找孛魯送信,以大宋朝廷的名義,讓孛魯退兵。
同時他令大軍在濟南府稍事休整一下,隨時做好出徵的準備,還將隨行攜帶來的部分糧秣,交給了彭義斌,以解彭義斌現在的燃眉之急,畢竟彭義斌這裡窮的厲害,打了幾個月時間,以前徵集的糧秣基本上都消耗的差不多了,而高懷遠的到來,正好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要不然的話,彭義斌立即就會出現糧秣短缺的情況了。
對於朝廷官軍如此大方調撥糧草給他們使用,彭義斌軍中將士也頗為感激,從這一點上,他們可以看出這次朝廷派兵來幫他們,是出自誠心實意的,如此一來,讓彭義斌的麾下兵將們計程車氣,再一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私下裡不少將士議論這件事,都覺得腰桿硬朗了許多,摩拳擦掌的磨刀霍霍,準備跟著朝廷的大軍好好的跟蒙古大軍幹上一場,一雪前恥。
但是不待高懷遠在濟南府坐穩屁股,恩州方面倒是出了大事,也就在高懷遠到達濟南府的當天晚上,高懷遠便收到了恩州城送回來的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