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擒獲6付同獻城投降之人,本官會重重嘉賞,至於降卒,本官也會寬宏對待,絕不會難為大家的!
高懷遠看出這些人的心思,殺6付同也乃是他的策略,就是要殺雞儆猴,讓這些人看看,朝廷這次可不光是寬宏,同樣還有雷霆手段,省的這幫人以後再懷異心,隔三岔五的鬧事!
徐州城的攻取輕鬆的乎了高懷遠的想象,兩天時間便被他率軍攻下,而且還是一座中等規模的堅城,可以說高懷遠等人非常高興,如此一來,金國也就難有機會染指徐州城了,而徐州城一破,可以說淮東之戰基本上也可以宣告結束了,至於剩下的那些零星作亂的李全舊部,實已經不足為患,假以時日應該可以很快清除掉他們了。
而現在離他離京,也不過三個多月時間,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該整合整個京東的各股勢力了。
飛虎軍好說,基本上都是他的親信,不存在太多的變故,主要的問題還是集中在彭義斌和**這兩支軍閥隊伍上面。
當年彭義斌之所以和李全決裂,就是因為李全太狂妄自大,膽大妄為了,以至於讓彭義斌看不慣他的行徑,最終和李全一刀兩斷,這個人對於南宋朝廷還算是忠誠,只是以前朝廷實施的策略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當年彭義斌和李全決裂的時候,曾經向沿江制置使趙善湘求助,想請宋軍出兵,於他一起剿滅李全,但是當年史彌遠當權,不同意趙善湘出兵,如此一來,彭義斌對南宋朝廷頗為失望,無奈之下掉頭向北拓地,現在到底他是怎麼想的,高懷遠不太清楚。
但是有一點他知道,這一次不能再涼了彭義斌他們的心了,雖然他在和李全連番交戰,但是卻絲毫沒有放鬆對京東北方情況的監控,行軍之中始終在收集北方的戰報,知道彭義斌現在和蒙古人打得很辛苦,孛魯親率數萬蒙古大軍猛攻京東,彭義斌大軍連戰連敗,始終無法解冀州之圍,連連率軍試圖突破蒙古軍,結果是連戰連敗,而且聽聞彭義斌還在一次支援冀州的路上,遭蒙古軍反擊,身負重傷,現在彭義斌十分需要得到強援,解冀州之圍,所以接下來高懷遠要考慮的事情就是要率軍北上。
而淮東李全新滅,這裡的穩定也成為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幸好高懷遠在出兵之前,就曾經和紀先成以及手下諸將商議過此事,倒也不是什麼太大的問題,鎮江府的駐屯軍歸高懷遠排程,這次除了呼叫羅卓手下兩萬精銳之外,鎮江府還有五萬駐軍,隨時都可以呼叫,高懷遠提前在拿下楚州的時候,就著令鎮江府副都統制馮天相排程兵馬,開始北上接管宋軍攻下的各個城池,並且送密信入京,給紀先成,讓紀先成開始運動,調配可信而且可用的文官入淮東接收這裡的地方政務。
這些事情十分龐雜,幸好高懷遠提前都有計劃,現在只是按照計劃逐步實施,倒也不用太過耽擱了。
徐州城剛剛攻破第三天時間,高懷遠便收到了從鹽城方向送來的急報,羅卓和劉大勇不負重託,終於也在三天前攻克了鹽城,劉慶福頑抗不降,被當場格殺,城中忠義軍大部投降,結束了長達一個多月時間的鹽城戰事。
這個訊息是個非常好的訊息,鹽城一破,淮東大的戰事基本上就宣告結束了,剩下的就是小規模的清剿行動,便牽制不了太多的兵力了,只要這次隨後接手的軍官以及文官們,能按照高懷遠的既定政策辦事,淮東的局勢便可以長期穩定下去了。
當年跟著李全的兵將們為什麼當兵造反呀!其實說白了還是沒飯吃了,為了活命才不得已之下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投入李全軍中的,而李全這廝不善於治理民務,只知道和李福他們這幫人聚斂財富,才令他治下的地界上的老百姓沒法活,唯有跟著他當兵吃糧才能求生。
可是現如今只要政策實施的好,讓這些曾經的老百姓以後有安身立命之所,可以有飯吃,誰還沒事幹這種隨時可能會掉腦袋的買賣呀!
高懷遠在當初起兵出征之前,就和趙昀有過一次徹夜長談,和盤托出一整套的計劃,其中對於民政方面,紀先成和真德秀也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一是分收復之地的無主土地,讓這些降兵有地可種,有家可回,二是調撥南方的糧食,到北方來,賑濟難民,使之都在自己土地產出糧食之前,有飯可吃,如此一來,很快就可以穩定住剛剛收復的地方局勢,再給這些老百姓一年免稅的時間,兩年稅賦減半的優惠政策,老百姓自然也就不會跟著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