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璮和李通兩人很害怕,但是他們畢竟從小就受到李全和楊妙真的薰陶,知道膽小怕死丟人,於是都強自裝作鎮定點著頭道:不怕!
楊妙真含淚拍了拍他們兩個的腦袋,苦笑道:不愧是我楊四孃的兒子,有種!今天外面來了叛軍,我們恐怕是走不了啦,你們也拿起寶劍,隨娘一起殺出去,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不要丟了你爹的人,也別丟你娘我的人!即便是死,也要象條漢子一般的去死,你們兩個聽明白了嗎?
李璮近年已經快十歲了,生的虎頭虎腦個頭遠遠過和他同齡的少年,而且李璮從小也跟著李全和楊妙真習武,練得了一手不錯的槍法,很有點他爹李全的風範,雖然因為年幼尚未經過陣仗,但是膽子也著實不小,而老二李通年紀尚小,只有六七歲年紀,當然沒有什麼本事,但是兩個人到了這個時候,明白今天是沒得選擇了,沒人知道他們在這裡受到了叛軍的圍攻,援軍是指望不上了,於是紛紛點頭答應,李璮自去取了一杆輕便的素木槍,而李通則被一個健壯的扈從揹負在了背後,準備跟著楊妙真一起殺出去。
而楊妙真將院子裡面尚有一戰之力之人集中在了前院之中,對他們叫到:弟兄們,今天張惠背叛於我,想要侮辱於我,你們可願意隨我殺出去,將張惠給宰了嗎?
這些人都是楊妙真的親信之人,聽罷了之後紛紛振臂高呼道:小的願意隨恩堂出去擊殺叛賊!
楊妙真很是欣慰,含著熱淚點了點頭,下定了決心,要出去和張惠決一死戰,她這個時候抱了死志,即便是死,也絕不能活著被擒,於是她翻身上馬,提起了她成名的那杆梨花槍,並且要來了一根火把,打算點燃梨花槍前端的那個噴火筒的引線,正待下令開啟大門,領著兒子還有這些扈從殺將出去的時候,突然間聽到院子外面撞門的聲音停止了下來,而且院外的張惠的叛軍大亂了起來,還傳來了一片喊殺之聲,更多的是叛軍的慘叫聲。
已經抱有死志的楊妙真和她的手下扈從們都有些疑惑,這個時候外面會生什麼事情呢?怎麼聽起來似乎是張惠的叛軍突然遭到了襲擊了?
於是驚疑不定的楊妙真趕忙命人上牆查探,結果一個扈從探頭朝外一看,立即狂喜著叫道:有人來救我們了,有一支兵馬殺入了村子,正在趕殺叛軍呢!
楊妙真聽罷之後更是驚疑不定,不知道這個時候怎麼可能會有一支兵馬殺入村子,來救她,但是她畢竟臨戰經驗十分豐富,心知此時正是擊敗張惠叛軍的最佳時機,管它外面是什麼人來救他們母子,只要知道是友非敵就行,先殺出去趕走張惠再說吧!
於是楊妙真立即將梨花槍一舉,嬌叱一聲道:開啟院門,兒郎們隨我殺出去殺了張惠再說!
幾個輕傷的扈從立即抽下了門閂,吱吱呀呀的開啟了已經破爛不堪的院門,楊妙真隨即便一馬當先,挺著她的那杆暴雨梨花槍衝了出去,而她的兩個兒子也在眾扈從的奮力保護下,緊隨其後殺出了院子。
楊妙真一出院子,便點燃了梨花槍前端的噴火筒的藥引,不多時便殺入了叛軍之中,只見她的梨花槍前端猛然間噴出了一溜的烈焰,射程足有四五米遠,耀眼的火光一下就把敵軍的眼睛給閃花了,一個不小心便立即被楊妙真一槍挑翻在地。
這種梨花槍據說是楊妙真所創,只是普通的長槍前端綁了兩個可以噴火的火藥筒,點燃之後可以靠著火藥的噴燃來燒傷敵軍,干擾敵軍的視線,使她更容易得手,只見楊妙真衝出院門之後,便如同入了無人之境一般,領著手下扈從們殺得張惠的叛軍人仰馬翻。
而張惠這會兒已經慌了神了,一支宋軍在黑暗之中猛然間從村子外面便衝了進來,見人便砍,逢人便殺,頓時將他的麾下兵馬給打了個七零八落,夜色之中根本無法分辨到底來了多少宋軍,張惠很奇怪這個時候這個地方為何會突然間出現一支宋軍,雖然他有心歸降宋軍,但是也不是這個時候呀!
而且亂軍之中他也根本找不到宋軍主將,想投降也找不著正主呀!於是張惠在搞不明白對方實力的情況下,只得帶著滿腹的遺憾下令撤退,被宋軍和楊妙真一起追著趕著殺出了村子。
快樂閱讀,請記住唯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