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楊氏兄弟便如約來到了史彌遠的府中,被請入了史彌遠的內書房之中。
當楊氏兄弟聽罷了史彌遠的要求之後,不由得都有些躊躇了起來,這種事情他們本不想捲入其中,而且對於他們來說,他們的父親楊次山曾經多次告誡過他們,要他們不要參與到這樣的宮廷爭鬥之中,眼下史彌遠提出要他們兄弟二人入宮找楊皇后說項,要楊皇后從中斡旋官家趙擴,廢掉現任太子趙竑,顯然令他們二人深感為難。
看到楊氏兄弟二人的神色之後,史彌遠便知他們二人對此不太樂意,於是開口道:“二位郡侯,此事非老夫獨斷專行,當今太子無德乃天下盡知之事,官家念及其為沂王后裔,捨不得廢黜太子,假以時日由他執掌大寶之時,定會致使天下大亂!
而太子恨我等入骨,一旦太子登臨天下,豈容我等繼續為國效力?二位郡侯也要回想一下,以太子對皇后娘娘的態度,老夫聽說太子將開禧三年玉津園兵變之事詳細記錄下來,此中干係你們自然清楚,一旦太子繼位的話,又將會致楊家為何地呢?此事不單單幹系我等身家性命,同樣對於你們楊家來說,也不容等閒視之!
現如今官家優柔寡斷,唯有二位前往宮中找皇后娘娘代為說項,否則的話,一旦事成定局,到時候就是我們一起被流放千里之外的時候了!”
史彌遠這些話算是徹底打動了楊氏兄弟,只要是在京中為官之人,都知道他們楊家和史彌遠的關係匪淺,史彌遠的當權和他們楊家的興旺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的,而且他們二人也都十分清楚當年開禧三年的楊皇后矯詔殺韓侂冑之事,假如當今太子趙竑上位的話,保不準會以此事為由,追究史彌遠等人的罪責,最終連楊皇后恐怕也難脫干係,到時候他們楊家子嗣恐怕也要跟著一起倒黴,這件事上史彌遠並非是在危言聳聽,而是存在很大的可能性!
而楊氏兄弟這一兩年來,也早已知道了史彌遠和太子之間的紛爭,眼下可以說他們之間已經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而他們楊家這邊也都被看做是史彌遠一黨之人,假如趙竑登基的話,遲早連他們兩個也逃不脫被罷黜的下場。
如此一來楊氏兄弟便不能再作壁上觀了,這件事已經牽扯到了他們楊家的利益,不由得他們做牆頭草看熱鬧了,他們必須要選擇幫或者不幫,絕無中立可言,於是二人對視了一下之後,最終只得答應了史彌遠的要求,擇日入宮,為史彌遠到楊皇后那裡代為說項,希望楊皇后能說動趙擴,罷黜趙竑另立新君。
當史彌遠說通了楊氏兄弟之後,於是便派人將鄭清之招到了他的府中,對鄭清之說道:“眼下時間已經差不多了,官家身體已經撐不了幾日了,擁立之事恐怕是迫在眉睫了,也該讓貴誠知道此事了,你代老夫去問一下貴誠,看看貴誠對此擁立之事有何想法,速速回來稟報老夫得知!”
鄭清之自然是立即答應了下來,他辛辛苦苦教導貴誠兩年多時間了,這兩年之中所有人中,只有他付出了最大的心裡,而現在終於到了攤牌的時候了,鄭清之和史彌遠一樣,早已期待這一天許久了。
當鄭清之淡淡的將這件事告訴了貴誠之後,貴誠先是露出了一副震驚的神態,然後良久沉默不語,而且始終是一言不發。
如此一來,讓鄭清之反倒開始大為著急了起來,於是走到貴誠身邊,對他說道:“郡侯!下官也知道此事對於你來說定會震驚不已,但是下官和丞相交往已久,故此丞相才會將我安排在郡侯這裡充作心腹之人,現如今下官已經將此事告知於郡侯您了,您總是該有所表態吧!否則的話,讓下官又該如何回覆相爺呢?”
貴誠轉過頭看了看一臉急切的鄭清之,拱了拱手道:“家中尚有老母!”
鄭清之聽罷之後楞了一下,貴誠這句話可以說有點所問非所答,問他是否願意被擁立為皇上,他卻說家中尚有老母,這算是什麼回答呢?但是鄭清之畢竟乃是大儒之人,當即便明白了貴誠這句話的意思,貴誠這句話雖然沒有提及是否同意被擁立,但是卻無形中表明瞭貴誠的心意,你不是問我願不願當皇帝嗎?那麼好!我不回答你,便是一種最好的答覆了!
鄭清之想明白了貴誠這句話的意思之後,立即對貴誠拱了拱手,一句話也沒有再說,轉身便出了沂王府,朝史彌遠的相府而去。
(感謝編輯大大的推薦,今天明天將會爆發,每天三更,爭取達到萬字左右!今晚還有一更!敬請朋友們繼續支援寒風!多謝大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