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惜玫最早就有過這樣的感覺;王若香康復過來、透過審查後也馬上投入到解剖工作中,亦有這種感覺。
但這個僅限於假說,他們暫時沒有辦法去進行驗證。
飛天水螅屍體對解剖人員造成的精神壓力,比食屍鬼、深潛者的屍體都要大,所以對解剖團隊的考驗也更大,需要不斷地輪班,加上舊印石淨化,才能保持人員的正常狀態。
蕭惠文頂著巨大的壓力,幾個月來奮戰在解剖臺最前線,搶著定下了很多飛天水螅組織器官的名稱。
許多組織器官是完全能用現有刺胞動物的名稱去定的,像表皮層、中膠層等等。
因為飛天水螅的結構很單一,又有幾個月時間,全身上下怎麼叫都被定下了,也被叫熟了,不會再改動的了。
所以看著顧俊一身防護服的走進解剖室的那一刻,蕭惠文老臉微笑,心中毫無壓力。
不會再有“鱗筋”這種不專業的名稱了,是鱗脈,不是鱗筋。
然而老蕭並沒有想到,顧俊愣是憑著其過人的感知、洞察力、運氣什麼都好,用顯微鏡從飛天水螅的胃腔中找到了一種突觸小泡,經過分析確實與其它突觸小泡有著統計學意義上的形態分別。
由於突觸小泡本身就是大小不一,形態多樣,內含各種神經遞質的。
而且飛天水螅渾身的突觸小泡都功能未明,所以此前解剖人員也就還沒有進行細分。
但顧俊發現,胃腔的這部分突觸小泡形態幾乎呈現一致的形態,黑色小球體,並且異常密集,透過胃腔的收縮會互相壓擠碰撞,他由此有了個假說,“這會不會就是飛天水螅的發聲器官?”
刺胞動物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是透過口使胃腔和外界相通的。
飛天水螅也是這樣,如果它的嘯叫從口而出,要麼就是口區所發,要麼就是胃腔所發。
而解剖團隊和顧俊都沒有從其口區有這樣疑似的發現。
就因為這個發現和這個假說,顧俊把它胃腔的這種突觸小泡命名為“狂嘯突觸”。
蕭惠文笑容僵硬,真的有一種狂嘯的衝動,向著蒼天狂嘯,向著大地狂嘯,向著顧俊狂嘯……
就不能……起個有解剖學專業美感的名稱嗎……發音性突觸?
這天晚上,顧俊參與解剖了三個小時,把解剖學經驗升到了1800/5000,依然沒有觸發任務。
他感覺在飛天水螅身上還能漲經驗,距離達到上限還早,如果可以他是想一口氣肝上幾天的。
不過到了吉利帶來新訊息的第三天上午,離祖各部落要求的時限已剩下不多時間,兩個世界的高層作出了聯合決定。
兩界人類文明將派出一支聯合小隊,進入幻夢境,前往烏撒鎮去和貓群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