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濤換了一副口吻,已是戴著三重的口罩,不時找機會溜離急診室,不想接觸到患者。
黃琳沒理會他,雖然也戴上多重口罩,但堅守在急診室,並抽空給大學的同學、老師打電話問見解。
老師給了她一個思路,會不會是“軍團菌肺炎”?
別說是鎮級醫院,即使在三甲大醫院,軍團病也往往會先被誤診為普通肺炎。因為這不是常見病種,普通醫生對它通常缺乏認識,而且軍團病臨床表現複雜,常規檢查缺乏特異性,要做血清學檢測查軍團菌抗體才能證實。
“軍團病。”黃琳自己上網看了些文獻資料,是有些像,但又不全像,患者的病情發展太快了。
而一些新聞讓她極為不安,前陣子全球多個城市都有過軍團病疫情暴發。
黃琳當即向院感科的人報告了這個可能,才知道早些天疾控就有防治檔案傳達過要小心軍團病。但防治檔案永遠是接踵而來,防治工作一直在做,醫院的空調製冷系統都有清理過了。
軍團病經常於醫院內滋生與暴發,但首發患者王國新上一次來就醫是好幾年前的事,不是在醫院感染的。
在晚上21:45,上報一小時十幾分鍾後,市疾控派來做流行病學調查的專家組到了。
在醫院大堂迎接的院感科、醫務眾人都怔了怔,只見為首的何峰何組長、李文副組長和其他兩人都穿著一套全身的白色防護服,還戴著全面型呼吸防護器,一點面板都沒有暴露。
然後急診室的眾人也看到了,趙玉濤趕緊再多戴上兩重口罩。
黃琳已有著心理準備,疾控的人也懷疑軍團病了吧,空氣傳播……
認識過後,何峰等人和黃琳一邊談著病人情況,一邊往隔離病房區走去。他們先去看了王國新,他的病情持續惡化,已經出現神智不清的症狀了,剛剛又咯出一大團血痰,濃烈的血腥味和腐臭味瀰漫病房。
“這些醫療垃圾都不能作普通處理。”何峰特意吩咐院感科的人。
看過幾個病患後,尤其是沈浩軒,他確定了這是流行病暴發。
“漫展?”
沈浩軒感染後參加了一個遊客人次超過三千人的漫展,這個情況更讓何峰他們好一陣心塞。
何峰急忙打出了多個電話,要求疾控中心嚴肅對待,升級疫情控制工作,申請對江興鎮暫時實行管制封鎖。
但他知道時間太匆忙,可支援的檢測結果太少,又是大晚上,效率不會有多高。如果不是最近軍團病全球多發,更大的上頭有檔案下來,他這些話立即就被打回。
現在因為他以疑似軍團病上報,當值醫生黃琳也這個意見,疾控和各部門還是緊張了起來。
是不是軍團病?還是別的什麼肺炎?
拿血清去做抗體檢測來不及了,病人體內產生抗體需要一兩週時間;而鎮醫院正在做著的細菌培養更加漫長。
不過近年核酸擴增技術走向成熟,對微生物的認知從外部結構特徵轉向內部基因結構特徵,檢測也從生化、免疫方法轉向基因水平的檢測。用PCR技術可以快速完成初步檢測,有效應對這樣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但鎮醫院條件有限,沒有PCR實驗室。要麼把樣本運出去,要麼把裝置運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