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隋唐五代史》> 第六十四章 唐朝宗室——李奉慈、李道立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四章 唐朝宗室——李奉慈、李道立等 (1 / 2)

李奉慈,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世祖李昞之孫,蜀王李湛次子,唐高祖李淵侄子。幼年得到叔父李淵撫養,遊手好閒,紈絝成性。唐朝建立後,封為勃海王,驕侈無比,深得唐高祖非常鄙視。唐高宗時期,授原州都督,卒於任上,諡號為敬。

李道立,字道立,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祖李虎曾孫,雍王李繪之孫,高平王李韶之子。出嗣永安王李孝基,冊封高平王,出使結盟西突厥統葉護可汗,歷任陝州和濟州刺史。永徽初年,出任陳州刺史,卒於任上。

李徽,唐太宗之孫,魏王李泰次子,字玄祺,陝西狄道人。封順陽縣開國侯,食邑七百戶,改封新安郡王,食邑三千戶,薨於均州鄖鄉縣,享年四十歲。

李欣,字伯悅,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嫡孫,濮恭王李泰長子,襲封濮王,出任潁州刺史,迎娶臨川公主和駙馬周道務之女。武則天執政,受到酷吏陷害,出貶昭州別駕,謫居環州,中途遇禍,薨於桂州旅舍,追贈夔州都督。

李嶠,字餘慶,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曾孫,濮王李泰之孫,嗣濮王李欣之子。襲封濮王,擔任國子祭酒,迎娶王皇后妹妹,反對廢除王皇后,貶為鄧州別駕,卒於任上,追封新安郡王。

李俊,唐太宗李世民孫,曹王李明子。父李明坐太子李賢事,降王零陵,徙黔州,都督謝佑希旨逼李明自殺。唐高宗李治深悼之,黔州官員全部罷免,謝佑也被李明的兒子派人暗殺。李俊嗣王,為南州別駕,與弟黎國公李傑垂拱時並及誅。

李晦,字慧炬,隴西郡成紀人,唐太宗李世民堂侄,唐高宗李治堂弟,唐朝開國元勳、凌煙閣功臣李孝恭之子。作為出身顯赫的唐朝皇族,因善於處理政務而深受初唐幾位皇帝的賞識,唐高宗時期任營州都督、右金吾將軍、兼檢校雍州長史;唐中宗時升任戶部尚書;唐睿宗及武則天時期,官拜右金吾衛大將軍、秋官尚書。

段簡璧,字曇娘,遼西令支人,唐高祖李淵外孫女,高密公主和晉昌郡王段綸之女。十八歲,嫁給邳國襄公長孫順德世子,卒於長安縣,時年三十五,葬於昭陵之南原。

鄭觀音,鄭州滎陽人,隋朝潭州都督鄭繼伯之女。出身滎陽鄭氏,淑韻娉婷,韶姿婉娩,十六歲,嫁給唐國公李淵世子李建成。唐朝建立後,冊立為太子妃,玄武門之變後,孀居於長樂門,撫養幼孤。

李元曉,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一子,母為魯才人,冊封密王,歷任虢澤二州刺史。

李穎,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玄孫,嗣魯王李道堅之子。早年受命過繼,成為密王李元曉曾孫,受封南安郡王,收到酷吏誣陷,坐罪賜死。

李徹,密貞王李元曉再從孫,詔東莞郡公徹嗣,徙封濮陽郡王,歷宗正卿、金紫光祿大夫。

李元祥,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之子,母為楊嬪,冊封許王,授蘇州刺史,徙封江王,檢校岐州刺史,遷金州刺史。

李晫,唐高祖李淵之孫,江安王李元祥之子,封永嘉王,為復州刺史,犯禽獸行,被賜死。

李皎,李淵第二十子李元祥的次子,字月池,封武陽王。任復州刺史,荊南四路大總管,贈大司空,開府儀同三司,蔡郡王,諡曰桓,國妃許氏。

李炅,隴西成紀人,唐朝宗室大臣、畫家,唐高祖李淵之孫,江安王李元祥之子。頗有文采,擅長繪畫,門蔭入仕,冊封廣平郡公,出任澧州刺史,出繼鄧王李元裕。武則天當權時,倖免於難,不知所終。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