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金明區屬於開封市哪個區> (前十八回為人物分支介紹,十九回正式登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前十八回為人物分支介紹,十九回正式登場)) (1 / 3)

第一章:九華山光彩門戶少寨主初闖江湖

夏日午後的蟬鳴嘰嘰喳喳,縈繞在錦州城內的小街上,小街上坐落著五行八作的店鋪,一家名為“漢方道德堂”的藥鋪內,有一灰布褂子的少年正在配方抓藥。少年的父親是本地郎中,一大早就帶著少年的哥哥出診去了,留下他照顧著店鋪。

抓藥的是城內商賈的丫鬟,名叫花妞。這戶商人姓許,做的是皮毛交易,便是將黑河附近的貂毛、狐皮等販賣於大明朝的山海關內,有時也隨手帶些麝香、人參、鹿茸等貴重藥材。道德堂內簡單藥材都有儲存,若有貴細需要,也往此人家尋一些。尋的少時,許老爺也不計較,就送於他家。

“形孤哥哥,莫大叔他們何時回來?我家老爺有些剩下的人參碎須,想贈與你們。“

“謝謝許老爺惦記著小號,爹爹和大哥一早就去城外瞧病,估摸著晚些才能回來,等回來時,一定前去拜謝。”莫形孤趕緊禮貌對答。

“形孤大哥,你說有趣不?你們兄弟倆都生的俊俏好看,為啥到現在,也沒找個合適的女子相配?莫非是想娶上個王公貴女嗎?”這花妞平時深得許家寵愛,所以說起話來也沒個顧及,一個大姑娘家,卻沒有問這種話的。

莫形孤一下臉就漲的緋紅,連忙低下頭躲開花妞的眼神,慌忙著將櫃檯上的“四物湯”捆紮打包交於花妞。

“花姐姐別取笑我了,我們這樣的小戶人家,豈敢奢望太多。”

花妞笑眯眯的接過草藥,拿手帕嬌媚的掃了一下形孤的臉頰,說了聲“你臉紅什麼呀。?”便輕扭著步伐走出了藥鋪,留下了個不知所措的少年,和一些胭脂的香味。

太陽快落山時,烏雲驟起,疾風忽至,眼看著就要下雨。可莫老郎中還未歸來,莫形孤有些焦急。擔心兩人冒雨趕路,恐怕要中風寒。接近戌時,屋外已是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仍舊等不著父親與大哥,形孤焦急的在店內來回踱步。突然見一身影跌跌撞撞的栽向屋內,嚇得他心頭一顫,穩下心神後,瞧見一人渾身溼透,栽倒在地。混在雨水中的,還有大量的血水,看打扮顯然不是自家人。那人服飾緊稱利落,是短衣襟,小打扮,與杏林之人大不相同。

莫形孤翻開流血的幾處,均是利刃所傷,可仔細檢視,這些傷口已經發紫,可還是不住的向外滲血,顯然是此人受傷時間不短,可能因為路上顛簸,造成血氣翻騰,傷口才不停滲血。可奇怪的是,傷口形狀居然一模一樣,都是左深右淺的劃傷。

不速之客已經昏迷,莫形孤長期跟隨父親行醫,曉得人命關天,這人如若再不施救,肯定熬不過一個時辰了,就使出渾身力氣,將其拖進屋內,放在問診的病榻上。

男子被平方於床榻之上,只見他臉色慘白,散亂著頭髮垂到了胸前,就是手中一柄寶劍緊攥著不放。形孤先給他診了下脈搏,又翻看了眼睛,判定為外傷引起的失血過多,便拿出家中自配的金創藥,塗抹於傷口包紮。又去外屋配了一副“三七傷藥湯”,因男子不能動彈,故研磨成粉,慢慢灌下。

門外木板發出了吱吱呀呀的聲音,形孤在忙碌中,聽到了父親兄長歸來的動靜,莫郎中進屋後,發現店內有個病人,就詢問此人何患。形孤急忙用棉被遮住寶劍,解釋道:只是一般外傷患者,自己已處理完畢,因天下大雨,留他過上一夜。父親勞累了一天,也無心再去追問,就吩咐小兒子把人照料好,如救治費力、徒勞費工,就等雨停了把人送出店外。說罷,就與大哥各自休息去了。

一連過了幾日,陌生病人在形孤的照料之下,臉上慢慢恢復了血色,人也漸漸的甦醒,就是有時候,昏迷中還胡言亂語,隱約聽到些“青蓮寨、報仇”之類的話,莫形孤也沒去多想,就是父親一直問此人的診金如何,形孤只能從自己的私房錢中支取一些,謊稱是病人來時帶的銀兩。

經過幾日細心的照料,陌生人終於能勉強坐了起來,這日就與形孤交談。

“恩公,救命大恩,此生不忘。只是現在,我身無長物,不能立即報謝。”那人雙目垂淚,得知被形孤所救之後,對他感恩戴德。

“俠客嚴重了,行醫濟世,也屬我份內之事,更何況,你老兄命行垂危,就是換作一般路人,若有能力,也不會袖手旁觀。就是不知道俠客爺怎麼稱呼?緣何深受重傷?”

“小兄弟俠義心腸,救我出了鬼門關,我也應據實相告。”

此人名叫王天來,是九華山清蓮寨的少寨主,也是老王家的九代單傳。因王家就此一子,打小就培養文墨武功,哪知道王天來自小不愛讀書識字,倒是對武藝格外熱衷。每每佈置“四書五經”等功課,總是推諉不做。可是一旦爹爹教導武功,有時竟連吃飯、睡覺都能不記得了。父親倒也是欣喜,常對家人親朋道:像我、像我。

王父師出名門,是九華劍派的第二代的掌門人,其師父是“一氣貫長虹“朱真言,曾憑藉七十二路”無常劍法“名動江湖。晚年時,朱老劍客在九華山創立了九華劍派,又收了兩個入門弟子,一是王天來的父親王客卿,另一位是二徒弟龔自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掌門過世後,把掌門之位傳給了大徒弟客卿,大徒弟也不負眾望,除了發展弟子門人外,又在九華山建立了”清蓮寨”,寨中除了本門子弟,還有些被仇家追殺、被官府通緝的江湖之士。王掌門經常統領群雄,下山劫掠官商,號稱替天行道,因此在江湖上頗有威名。

因王天來從小得父親細心培養,十七八歲之時,功夫在同齡人中已是翹楚,再加上山寨陸續有高人進出,這個指點幾句,那個點撥數招,功夫更是與日俱增。

天來時常與父親切磋武功,老寨主每次必定用盡全力,稍不留神,就會被兒子佔了上風,心中是又喜又憂。喜的是兒子如此了得,憂的是自己日薄西山。

“父親,這七十二路無常劍,我最近練的有些奇怪,總覺得每練到一處刺招,真氣不能隨劍招湧出,似乎使不出足夠的內勁。”

說完,使出一招“流星趕月”。劍氣隨劍端直射飛出,旁邊的樹木竟也輕晃了數下。

“孩子,武學之道,在於勤學苦練,內功心法,需每日不停背誦。當爐火純青之時,和劍招自然融匯,才能威力無比,你不要急於求成才好。“

兒子覺得甚有道理,就不自覺得背起了第一式的心法口訣:

“道遊諸天走心脈,氣海稍陳中氣在……”

沒有了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