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雅他們往裡走,石洞又分為左右兩間,每間有二十平米左右。再向前走是更大一間,足有四、五十平米。
但是石洞到了這裡已經是盡頭了。那些溫熱的海風是從石洞的洞壁開鑿的洞口吹進來的。
那些洞口應該是代替了窗戶的作用。這裡怎麼看都像是個大兩居的格局房。
如果說這裡曾經住著一個村子有些勉強。但是住下十幾口人、甚至擠一擠住幾十口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難道說……這裡本來也不是村子,而單單只是一戶人家、或者是一個家族的居住地?那這個家族和魚族又有什麼關系呢?
想到這裡,柳雅對滄千澈和錦藍說道:“我們在這裡找一找吧。也許有發現,也許時間太久了什麼都不會留下。”
分頭行動滄千澈和錦藍都不同意,然後決定柳雅和錦藍一組,滄千澈自己一組。
之所以這樣分配,是因為滄千澈和柳雅都有獨自偵查和辨別的能力,但是錦藍的歷練還不夠,需要跟著柳雅再好好的學習。
柳雅和滄千澈左右分開,在這看似清冷空蕩的兩間小室分別尋找。
錦藍之前的觀察很正確,石洞的下半部分確實要面光滑,是人為留下的生活痕跡。牆角還有一團黑糊糊的東西,仔細辨認是一塊破布。
柳雅用匕首挑起那塊布,發現那是一塊四方形的,類似於床單或是窗簾的布,也有可能只是一個包袱皮。
靠洞壁還有已經腐朽的木板和木屑,也有壘好的石頭。看來那原本應該是一張簡易的木床。
雖然是簡易床,但是從石頭壘基的面積來看,應該是個大通鋪,面至少能睡七、八個人。
不過柳雅找了一圈,除了一些零散的東西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發現。
把那些壘好的石頭都推散了仔細的檢查,也沒有找到一張紙片。更是沒有任何的字記錄或是圖畫來表明這裡住過什麼人。
這一點有些怪了。因為住在這裡的人可能不識字,但是他們應該會畫畫吧?
古人記錄事件的方式也大多都是用圖畫來表示的,可是這裡竟然什麼都沒有。
除此之外,連火盆、火堆一類的痕跡也沒有。也是說,這個洞裡沒有生過火。
錦藍見柳雅皺眉,問道:“主子,是有什麼發現嗎?”
柳雅把自己覺得怪的地方說出來,讓錦藍也幫她想想這是為什麼。
錦藍猜測道:“會不會他們都是在外面生火做飯的?這裡畢竟是山洞,空間其實不大,空氣也不是太暢通。如果還在這裡生火的話,環境堪憂啊。”
柳雅搖搖頭,道:“那也不應該啊。靠近海邊濕氣很重,算是夏天的晚也會有些涼吧?如果到了冬天呢,算是海水不會結冰,可是這山洞的位置並不朝陽,如果到了晚不生火的話如何能夠安然過夜?”
柳雅這麼一說,錦藍也發現了。這山洞雖然在石壁開鑿了小孔當作氣窗,但實際並不是朝陽的方向。
又找了一遍仍舊沒有發現,柳雅和錦藍退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