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恰好是元瑾十四歲的生辰,只因不是及笄,也不是整歲,崔氏便叫廚房給她做了碗長壽面,裡頭臥了個荷包蛋,算是過生辰了。
薛青山說:“……家裡只這一個女孩兒,不說大操大辦的,總得給她置辦件像樣的生辰禮才是。”
崔氏看著三個孩子吃早飯,說:“薛聞玉現在請西席,買這個那個的,家中花銷的銀子本來多。你一年俸祿怕都供不起他,要不是三嫂接濟,咱們就該去喝西北風了,你還能從你老孃那裡摳到多少銀子不成?再者明兒元瑾就及笄了,及笄禮的花銷更大,現在不省著些,日後怎麼辦?”
一提到俸祿,薛青山沒話說了。他做苑馬寺寺丞,一個月才六兩銀子的俸祿,加上衙門補貼些油米布的,算個七兩已經是多了。家裡倒還有五百畝的地,每年能有四五十兩銀子的收成,這樣的收入在幾位嫡房面前,非常的捉襟見肘。
元瑾吃著面說:“無妨,我這生辰過不過都行。”
上一次她及笄的時候,宮中大肆操辦,各個權貴家裡送來的及笄禮中奇珍異寶無數。她的梳頭娘子是已經出嫁的寧德長公主,宴席三日不散,太後又送了她四套寶石翡翠的頭面。但那又如何呢,她還不是被人揹叛然後被害死了,現在坐在這裡吃麵,幾兩銀子的事都要操心。
這些都沒有意思,過眼煙雲而已。
吃過早飯,薛錦玉上書房讀書,元瑾和聞玉去定國公府別院。
今兒不是學繡工,而是學世家中各種走行坐言的規矩。幾位娘子都出身官家,官家的規矩,比起世家的繁多還是不如的。
給她們上課的是老太太貼身的大丫頭拂雲,她站在幾位娘子中間,先把規矩示範了,再一一請娘子們出來跟著做。
這個可以說是元瑾之所長了,當想年她當年在宮裡的時候,三個教習嬤嬤圍著她教,時時刻刻盯著她的行為舉止。如此一年下來,她行走端坐無不優美,且這種氣質,並不是學就能學出來的,是長期印刻在骨子裡的。故即便她不學,也能隨意做好。
於是娘子們發現,在繡工上笨拙得可以的四娘子,竟然學這些規矩水到渠成,幾乎不必教,居然還讓拂雲笑著稱贊了她一句:“四娘子倒是悟性好。”
衛顯蘭便哼了一聲:“連個針線都學不會,會這些有什麼用!”
拂雲一聽到衛顯蘭這麼說,臉上的笑容不減,卻緩緩道:“衛小姐此言差矣,世家同你們官家不一樣,倘若我們現在在京城,憑定國公家的身份,每年宴請肯定還要去宮中請安的,宮中最是講究規矩的地方。若是沒學好這些,在貴人們面前丟了定國公府的顏面,豈不是一樁壞事?真功夫固然重要,不過在世家之中,更重要的是你們的規矩。”
薛元珠也幫了一句腔:“更何況,你自己的女紅又好麼!五十步笑百步,我四姐沒招你惹你!”
薛元珊卻皺了皺眉,說元珠:“六妹,拂雲姑姑在說話,不許你這樣沒大沒小的插嘴!”
薛元珠便不幹了,說道:“元珊姐姐,方才衛小姐插嘴你如何不說她?怎麼就我說話,你才說我?”
元珠因為自己弟弟雲璽的事,對二房的兩個極看不過眼。更何況眾姐妹中,要論誰的口才最好,那是誰也比不過元珠的。
“你!”薛元珊脖子一梗,說,“我這是幫理不幫親!”
元珠更是笑了:“這麼說,元珊姐姐覺得衛家小姐才是理。反倒是拂雲姑姑的不是了?”
薛元珊徹底的敗下陣來,她們無人敢對拂雲不敬。
拂雲雖只是丫頭,但她的身份不一樣,她是老夫人身邊最得力的大丫頭。諸位娘子有什麼表現,她都會一一告訴老夫人。這便是老夫人的喉舌,那是能得罪的麼?
拂雲看著她們爭執,最後說:“幾位娘子都是官家小姐,書香傳世。實在是不必這般爭吵,都坐下吧。”
卻沒有真的指責幾位小姐。
下了課之後,她把今天發生的事告訴了老夫人。
定國公老夫人喝著茶,緩緩道:“你覺得,這幾個娘子誰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