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們再有什麼閃失,說不定這個“遊戲”會陷入死局。
師遠早就已經發現,在檢視過地圖的人當中,自己和安嶺嫻、竹上雪無的地圖是相同的,慎空靈、蔣鴻霆和魏書棋的地圖相同,吳巖與其他人的都不相同。不難推理出,他的地圖和苟小小、唐敏玫的地圖應該是相同的。
九個人,三種地圖,每種三人。
若是某種地圖的三個人全部死亡,地圖便再也無法拼出標誌來。
但是,如果只剩下了兩個人呢?兩幅地圖,無論如何也顯示不出標誌,這一點師遠早已驗證過了。
他首先讓安嶺嫻帶著任務物品返回了現實,第二個要回去的必然是竹上雪無,但是接下來該怎麼辦?當這個校園裡只剩下他和慎空靈、吳巖三個人時,又該讓誰先離開?無論選擇的是誰,剩餘的兩個人,必然要陷入無解的死局。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竹上雪無離開後不再單獨讓任何一個人返回現實,而是在找到三個任務物品後,三人一同離開。
不過,這種情況只有在十分理想的條件下才會實現。
且不說任務時間所剩不多,即便時間足夠,誰也不能保證在尋找物品的過程中不會遇到危險。
這裡是什麼地方?到了這種時候,已經沒有人認為這就是白天的那個海源工大。
這裡,很顯然是另一個空間。
根本不需要仔細地去檢視,只要稍微轉頭看一眼,便可看出這裡到處都是森森鬼影,任何事物,都可能在瞬息間奪走他們的生命。
唯一一個可以從理論上縮短所需時間的方案是,在找到兩個任務物品後,讓第三人拍下最終的三張地圖的重疊影象,隨後兩人先行離開,最後的那個人自己去尋找物品。
如果真的要採取這種方案,那麼最後留下的那個人,該是誰?
師遠向旁邊瞥了一眼,看到的,是吳巖。
無論是從情感角度講,還是從理性角度講,師遠都想將吳巖留到最後。
事實上,師遠根本就不希望吳巖活下來。他殺死了三個人,罪惡累累,本就不該活著。
話是這樣說,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極高。
怎麼和他商量?對他說,你留到最後自己一個人去找任務物品嗎?想想就知道不可能了。
但是,如果不說,一直將方案埋在心裡,吳巖也不可能不問。
師遠知道吳巖是被判了死·刑的殺人·犯,也知道他之前就在監·獄裡,但是他不能完全確定吳巖的心態。師遠見吳巖不敢單獨行動,覺得他應該還是愛惜生命的,無論如何也不應該希望自己單獨留在這個詭異的空間。
不過,退一步講,即使吳巖自己內心對返回現實沒有什麼強烈的欲·望,但一旦他人提出讓他一個人留在這裡,他也絕對不會同意。他會大呼小叫“憑什麼”,哪怕心裡其實不在乎。
吳巖就是那種典型的“公平”追求者——只有在覺得自己吃虧的時候,才會去要求公平。若是自己佔了便宜,就不會要求公平了。
“你們聽好,”師遠說,“從目前的情報來看,雖然三張地圖重疊可以顯示出九個紅色標誌,但是一旦找到一個物品,地圖上的標誌便會發生變化。所以,我們在找到一個寶物後,必須重新檢視地圖,然後再重新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