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端方的同門。
燕三郎聽到這裡,就明白了:“宣王廷妥協了。”
霍東進看著他,真是有些佩服。
小少爺來宣國不到兩個月,就將表面和背地裡錯綜複雜的關係摸了個門兒清,真是了得。
攏沙宗曾助童淵人吞併鐸、奚兩國,顏梟雖然建立了宣國,攏沙宗也趁機將自己的力量滲透進入宣王廷。
雙方各取所需。
二十年過去了,攏沙宗的勢力越發龐大。顏梟死後,攝政王獨攬大權,大概視這些攏沙宗人為眼中釘,藉著肅清貪腐、無能之機,革掉一大批出身攏沙宗的官員,替換上自己的勢力。
布吉倫就是其中一個典型。
攏沙宗一定對顏烈好生不滿。
神物石碑被盜之後,天災隨之而現,史無前例的大起義於是在宣國西部爆發,鐸人打算自立為國。
宣國斷不能忍,但它不能一下就將所有對手都得罪個遍。按照拉一派又打一派的原則,顏烈得安撫攏沙宗,彌合雙方之間已經產生的裂痕。
因此他只查抄布吉倫一家,卻沒有立刻斬首示眾。這不符合他向來“嫉惡如仇”的作派,燕三郎早就推斷,這是他和攏沙宗談判的籌碼。
果然,攏沙宗派來了端方。
端方表面上是陪著裘嬌嬌來解救舅舅布吉倫,實際上卻是要跟宣王廷爭取攏沙宗在安淶城的重要利益——
龍牙書院。
龍牙書院是培育英才之地,也是把攏沙宗的大名刻入每一個學子腦海的重要據點,畢竟人對於母校總是格外有情。
千歲笑道:“顏烈一定氣炸了,快到手的大肥肉又吐還給攏沙宗。”
顏烈費了好大力氣才把布庫拉下山長之位,這還多虧了他有個貪腐受賄、專坑兒子的老爹。空出來的山長之位,顏烈本來必定想安排自己的心腹擔任,哪知道裘嬌嬌這時候突然死了。
傳功長老在宣王宮暴斃,還是在給布吉倫之死討說法的時候,因時、因地、因事而言,宣王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事兒若不處理得又快又好又及時,攏沙宗必定暴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