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離剛抱著方小木下得馬來,其中一個大漢便迫不及待地扯過韁繩,摸了摸駿馬的鬃毛,大讚道:“好馬,好馬!”
為首的大漢提著大刀,冷眼地看著王若離兩人:“大爺瞧你們兩娃兒年紀小,今日就大發慈悲,放你們一馬,拿上包袱趕緊走,這匹馬,大爺要了!”
說著,大漢忽地看到馬背上的包袱,似乎有個長條形狀,像是一把長劍,不由心思一轉,難道竟是個會家子的?
王若離也注意到大漢的眼色,正想抱起方小木,準備發難。
卻在這時,前方快馬馳來三騎,當先一個青年高聲喊道:“兀那賊子,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劫道!”
眾位大漢一聽,身子一緊,似乎認出了對方。
為首的大漢哐噹一聲,提起大刀,惡狠狠地道:“你們幾個小子,屢次壞我好事,斷我財路,今日大爺就跟你們拼了!”
餘下大漢紛紛握緊大刀,迎上了這幾個青年,兩方在官道上拼鬥了起來。
王若離見著這幾個大漢雖然長得人高馬大,但手上卻稀鬆平常,只有為首的大漢勉強算是進入練氣期層次,而反觀那三個青年,至少都有凝氣期修為,又是衣履奢華,看來應是城中達官顯貴家的子弟。
不多時,便有兩個大漢的身上掛了彩,為首的大漢被幾劍擊退,眼角一眯,叫了一聲扯呼,慌不迭地帶著幾個大漢鑽進了路旁的樹林,逃之夭夭。
三個青年也不追擊,幾人只是歡呼著相互擊掌,像是在慶祝又打跑了劫徒。
王若離忍不住一陣苦笑,這三個青年看來都是菜鳥,空有凝氣期修為,十數招方才打傷那幾個大漢,下手也都是些皮外傷。
王若離笑笑著,還是走上前去,作揖道謝。
三個青年脾性倒是隨和,為首的青年,笑容和煦,長得一表人才,健談著招呼道:“聽說過墨臺三劍客麼?”
王若離搖頭。
“果然有眼光,一下子就被你認出來了!”健談青年彷彿沒看到王若離搖頭一般,繼續滔滔不絕地道,“不錯,在這方圓百里之內,誰人不知我們墨臺三劍客,行俠仗義,除暴安良,聲名遠播,如雷貫耳……”旁邊兩個青年一陣頭大,都裝著不認識他了。
“對了,還未請教閣下尊姓大名?”健談青年回過神來問道。
“在下王林,這是舍妹小木。”王若離依言道,旁邊的方小木聽其這般介紹自己,淡漠的眼角不由得多看了王若離一眼。
“好名字!雖然與本劍俠大名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已屬不俗了!仔細聽好了,本劍俠是餘暮秋!沒錯,便是生於這般暮秋時節,故有此名!”健談青年急待王若離說完,便即先聲道,睜著眼睛盯著王若離,似乎在等待著讚譽,靜候些許後,微微失望地復又指了指其他兩位青年,“這是賴逢生!丁鈴!”
王若離這才注意到,其中一個青年竟是女扮男裝,只見其眉角有顆美人痣,下巴微尖,身長七尺有餘,絲毫不遜於男兒身高,容貌長得還算清秀。
女子見王若離多瞧了她幾眼,眉頭微蹙,似乎有些不快,勒馬回首對著另外兩個青年道:“你們兩個,走了!”
姓賴的那個較為靦腆的青年默默跟上,健談青年則嘟囔著,不情不願地揚鞭追去,回頭不忘對王若離喊道:“王林兄弟可以在墨臺城稍稍打聽,那裡還流傳著我們三劍客無數行俠仗義的光輝事蹟……”
聲音悠悠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