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夏最具有權威的醫學雜志——華夏醫學雜志,上京總部,工作人員有條不紊忙碌。
原創內容審核辦公室,坐著一個二十四五歲左右的女子,正開啟郵箱看今天投來的稿件。
她叫大米,上京大學碩士畢業應聘到雜志社,負責稿件的審核。
點開郵箱,總共有二十三份未讀郵件。
其中兩份是同事發來的報表,餘者是投稿郵件。其中一篇稿件的標題引起了她的注意,這個稿件的標題是:癌症,不再是不治之症。
這個標題很有嘩眾取寵的意味,因為很多人都知道,癌症基本是不治之症,準確來說,就是不治之症。
其中每年關於癌症投稿的稿件也很多,其中百分之九十,屬於誇誇之談。剩餘的百分之十屬於抗癌藥物發現。比如某某某牌黑木耳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某某某靈芝蘊含著大量抗癌藥物成分,某某某草酸可預防癌症……
這些稿件都缺乏真實的實驗資料支援。
隨意點開郵件,面露狐疑之色。這篇稿件是以實名醫院醫生身份投的,而不是筆者學者專家身份。
兩種不同身份投的稿件,內容區別很大的。
專家學者的稿件趨向於鼓吹誇張型別,發表稿子多數為了升職貼金。而醫院醫生的稿件趨向於真實治療過程經驗。也就是說,一個是憑空想象的,另外一個是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對於他們這種審核極嚴的國內權威雜志,第二種型別的稿件,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現在的醫院稿件也這麼不著實際了。”
大米感嘆。
隨意往下看,看著看著,神情越來越凝重。這稿件不是泛泛之談,而是結合真實一個惡性腦瘤患者治療的經驗介紹,其中包括各種真實資料支援。
當她看完郵件後,臉色徹底變了。
這名腦溢血惡性腦瘤患者居然治癒了……治癒了!
她揉了下眼睛,再仔細看最後的治療結果。還是寫著治癒,並且附有出院證明。
“不可能……這已經是惡性腫瘤晚期,不可能治癒!不會是p製作的圖片惡搞吧?”
大米搖了搖頭,但隨後又被否決。這是以醫院通道投的稿件。具體到醫生和病人。甚至可以查出患者治療檔案。除非這個醫生不想在醫學界混了,不然不會拿這種事情作假。
她再次閱讀了一遍,確定沒有問題後,把郵件轉發給主編。然後站起來朝主編辦公室匆匆走去。
主編辦公室,一個滿頭銀發、精神矍鑠的老太太坐在椅子上。戴著老花鏡,手裡拿著一般厚厚的書籍,正在仔細翻看。
她是華夏醫學雜志社的主編歐陽尚華,上京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國際知名腫瘤權威人士。
她辦公桌前雖然放著電腦,但關著並沒有開啟。她們這個年齡的人,對電腦手機之類電子産品不感冒,若不是工作需要,很多科研需要藉助電腦完成,她都懶得碰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