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了一天的時間,館長回來了。
館長是個很可愛的老頭,學識淵博,閱歷廣泛。
他拿著照片看了一會,然後表情認真的說到:“這顆佛頭起源應該就是在印度,我知道一本資料上曾經有這個記載,相傳那個地方是千佛林立,是佛教最鼎盛時期建造的,佛頭很可能來源於那裡。”
sey楊問到:“那個地方在哪裡呢?”
館長嘆了一口氣,“問題就在這裡,雖然知道在哪可是也不好尋找,路途遙遠不說,還很危險。”
“我們可以客服的,我們就是想知道這顆佛頭的真正出去,還有它的詳細背景歷史。”
“那好吧,我可以把路線告訴你們。”
得知了詳細路線之後,眾人就開始印度的旅途。
然而在某些極為偏僻的地方,甚至連路都沒有,更別說通車了。
雖然幾個人都極其擅長在野外生存,但是面對茫茫的原始生態環境,他們幾個人也迷路了,明明是按照地圖上的路線前進的,為什麼找不到一些相關建築座標什麼的。
正順著河流的岸邊前行的時候,幾個人看到一個身上掛著佛珠的老頭。
幸運的是這老者竟然懂英語。
sey楊上前問到:“老先生,請問這裡怎麼走?”
沒想到老頭看了一下那個位置之後竟然微微搖頭,在肯說話。
胖子無奈了,“嘿,這老頭還真夠沉默寡言的,信佛的不都是挺能說的嗎?”
劉海柱說到:“你可拉倒吧,人家可能是知道那個地方很危險,不想讓我過去而已,再說人家是信佛的,你尊重人老者一點。”
sey楊和老人解釋到:“我們去那裡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去辦,你能告訴我們要怎麼去嗎?”
老人看了看他們之後,就把他們帶回村子裡。
到了村裡之後,發現全都是老人和婦女和為數不多的孩子,青年男子都不見了。
這有點不太明白,難道他們都去城裡打工了嗎?
問過之後,老人說村裡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是會一個接著一個的失蹤。
當地人全都圍著幾個人看,像看猴一樣,弄的他們不太自在,不過一會就適應了。
這時候幾位婦女拿出食物來招待他們,是放在芭蕉葉上的一種黏黏的東西,好像是主食一類的。
胖子皺眉說到:“這玩意怎麼吃啊?”
sey楊表情嚴肅,“胖子,這個村子的狀況你也看到了,這些吃的很可能是他們都捨不得吃的,你看到那些孩子的眼神了嗎?為了表示禮貌,我建議你還是吃下去。”
“好吧。”
胖子有的時候雖然不著調,可是還是比較識大體的,抓起葉子上的東西就大口的吃了起來。
吃完之後為了表示好吃,然後還豎起了大拇指。
隨後他從揹包裡拿出一些食物,分給了那些小孩子,小孩子看到之後高興的不得了,他們哪裡見到過這種工業製作的食品,什麼肉罐頭面包香腸還有臨時補充體能的巧克力,這些甚至都是他們都不知道的東西。
另外幾個人也都從揹包裡拿出自己的東西來,分發給了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