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童養媳的春天 梅青> 第二百三十一章 扶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百三十一章 扶正 (1 / 2)

這次的蝗災,江淮屬於重災區。

廣大黎民百姓飽受蝗災之苦,嫩草剛發芽出來,全被拔起來吃掉了,比蝗蟲過境還厲害,蝗蟲只吃上面的葉子,餓得奄奄一息的百姓卻是把草根都挖出來吃掉了。

劉成方拿下濠州之後,最先做的事情是將義倉和官倉的糧發給了百姓。

本朝各地都設有義倉和官倉,以備不時之需。劉成方任濠州知府的時候,這件事本做的很好,但自打他調任襄陽吳知府接手之後,為了打擊報復劉家,糧倉裡的糧食一顆都沒有拿出來過。為此,劉成方自己都和吳知府交流了不下二十次,卻每次都是不歡而散。

劉家一干子弟早對他恨及,但卻被劉成方拘著不許鬧事。其實,劉家也根本沒想過要鬧事,自劉成方任知府之後,願意提攜上進的子侄,劉家眾人的日子一直到得極滋潤的。

吳知府一口咬定劉家的雞和鴨吃了蝗蟲本地受災並不嚴重,無論劉成方磨破嘴皮子,怎麼也不肯放糧,想借此來挑起劉家內部和外部的矛盾,就連劉家買糧被人打劫,也是吳知府從背後慫恿人做的。

如今吳知府的首級已經被掛在了城門上空,劉成方又把糧食分給了本地百姓,大家十分感激。加上他之前官聲不錯,長子劉永安丟官革功名只為了不娶靼子的公主,這些事實比任何好聽的話都能感動眾人,根本不等他說什麼,附近的百姓都願意跟著他幹了。

民以食為天,有飯吃比什麼都重要。更何況韃子和漢人的矛盾已經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時候需要的也不過是一個帶頭站出來的人,劉家恰成了不二人選。

外面分糧,劉成方帶著眾人商量之後的發展之計。

劉永安:“濠州是咱們的老家,這個地方一定不能丟了,必需要守住。”不僅劉家的妻兒老小在這兒,就是奔投劉成方的人,大部分也附近十里八鄉認得的熟人,不能前面砍別人,後面家被人抄了。

劉成巒:“咱們劉家都是敢打敢拼的好兒郎,但是獨木難成橋,治理濠州的人選,還是要找個有經驗的。”

一干子子侄輩都道:“此人非四叔莫屬。”

劉成巒:“你們這些眼皮子淺的人,這點小事就想到了你們四叔,咱們這會兒能把濠州搶到手,接下來的滁州就不是問題,接下來還會越來越多。”

劉成貴:“咱們劉家除了四哥和長安,當過官的也就是三郎、五郎、六郎。”

這是劉家從兄弟之間的排行。三郎是劉永輝,之前是縣尉;五郎是他兒子劉永志,中了秀才之後在雜造局,劉永安他們之前販糧所用的那些大刀就是從他那兒偷偷打造的,不過打造這些大刀還是劉成方任濠州知府時候的事情,劉成方並不知情,都是王菁偷偷讓他乾的;六郎是劉永勝的一母同胞的大哥,也是秀才,之前在定遠做過半年縣丞。

照劉成貴的想法,使力的都是劉家自己人,現在有了好處肯定也要分給他們這些人才行。

劉永志的精明更勝他爹一籌,知他是為自己謀劃,忙道:“我覺得之前的同知湯泉不錯,自四哥不願意娶公主之後,吳知府處處與我們為難,湯泉卻處處維護我們,像之前四嫂交待的大刀,他早知道但從來沒有為難過咱們。”

劉成巒道:“咱們團結一心,好好幹,能打到京裡也說不準,退一萬步來講,仍舊用之前的那些願意和咱們合作人,這樣也利於以後的發展,就算出了事也多一些人擔著。”劉家根基太淺,根本沒有做知府的人才,就算有這樣的人才還要讓他發揮更大的作用。

當然,這不過是婉轉的說法罷了,事實上,劉成巒本就是個迂腐書生,若不是被逼無奈,他才不想讓兒子幹這些提著腦袋來做的活計。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