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傳到玉門關外的時候,太子瑛和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已經死了。
百靈幾乎是忍著脾氣,道:“公主殿下,這,這武惠妃根本就是殺雞儆猴,故意向您示威呢!”
李嫣道:“我已經派人警告過哥哥了,可是太子哥哥還是中了計。還能怪誰?!”
“可是……”
李嫣道:“他是一國儲君,連這樣的判斷力都沒有,能怪誰?武惠妃,她的確能忍。這一點,她無愧於武皇的侄孫女。”
“那公主打算怎麼辦?”
李嫣道:“她的目的,無非是想讓她的兒子成為儲君罷了。可若是她的兒子成了儲君,也許本宮在不遠的將來,就需要小心腹背受敵了。”
“請問公主殿下,您想怎麼做?”
“怎麼做?當然是讓這武惠妃害死三王一事,天下盡知。”
“殿下的意思是?”
“不需要多少人,只要一二解煩軍將士,隱匿宮中。在武惠妃寢宮的火燭中新增水銀,另外,偶爾扮鬼,嚇嚇她就可以了。”
出自別人的口,天下百姓肯定會將信將疑,可若是這是出自武惠妃自己的嘴巴,那麼,她害死三王之事,才有可能鬧得舉世皆知。
不管怎麼樣,武惠妃終究是個女人,一個自小在宮中長大,才到少女時期就得到了皇帝的寵愛的宮廷貴婦而已。李嫣可不相信,她又這麼好的心理素質,連鬼神都不怕。
大唐,可是一個十分信奉鬼神的王朝呢。
為了確保任務的完成,李嫣派出了一位修為最高的解煩軍,在最快的速度趕赴長安。
不得不說,王皇後去世之後,大唐宮廷之中對武惠妃的禮節就等同皇後,可以說,除了法律上的那一紙詔書,她跟皇後沒什麼兩樣。
這樣的武惠妃,她在朝堂上的影響力自然是槓槓的,更別說,大唐如今的宰相李林甫,乃是一個慣會逢迎的小人。
果然,三王死了沒多久,李林甫就提議,要立新儲君,而且人選是壽王李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