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安在國家機器的支援下,與自己的同門們秘密進行著研究的時候,唐國和英國人則在另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鬥得你死我活。這個市場,就是紡織業。
早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珍妮紡紗機的誕生和推廣,意味著英國率先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但是請別忘記,歐羅巴的水力紡紗機本是借鑒了東方十四世紀就已經被廣泛使用的水轉大紡車。雖然李嫣和她的部下出身於唐代,但是這不等於他們就不知道水轉大紡車了。相反,因為蒸汽機的效能,天工門下和藏兵府再一次合作,利用藏兵府先進的冶金技術製作出了一次能夠紡八十支紗的紡紗機,並且不久之後,一次能夠生産一百二十個紗錠的紡紗機就跟著出現了,緊接著,一次能夠生産兩百隻紗錠的紡紗機也問世了。
超一流的冶金技術意味著重工業産品的優質,而重工業産品的優秀,決定了輕工業的競爭力。
紡紗機尚且如此,更別說水力織布機了,加上蒸汽機,更使得在短短的時間內,唐國的輕工業發生了躍進式的劇變。
很快,僅大柏林地區的紡織業産量就超過了英國。大量更加廉價質量也更好的唐國布、呢料進入英國市場,英國剛剛才有了近代工業的紡織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很多棉紡工廠紛紛破産,因為産品賣不出去。與此同時,英國國內的原材料價格飛漲,因為唐人給得起價錢,羊毛、棉花、煤炭等原料大量湧入唐國。
不止是英國本土生産的羊毛和棉花,還有殖民地出産的羊毛和棉花,紛紛湧入唐國。
本來,按照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個時期本是新興的資産階級藉助著自己的財勢一個接一個地進入下議院佔據越來越多的席位開始在國家大事上發揮出自己真正的影響力的時期。但是,越來越多的英國工廠主的破産,給英國新興的資産階級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更不要說,人們的思想觀念對人和社會的制約了。
看另一個時空這個時期的名著就可以知道了,以《傲慢與偏見》裡早就明明白白地透露出了這一點,新興的資産階級對國家的貢獻巨大,也十分富有,可是面對那些鄉紳的時候,總是心虛的,甚至不大願意提起自己的出身。
這樣的思想,嚴重地制約了英國的發展。
沒錯,英國號稱鄉村就是英國,英國就是鄉村。英國的國會構成也使得上議院多是大莊園主為主的貴族議院,這個時候的英國的國會裡面都充斥著貴族和大莊園主,對於他們來說,自己的莊園裡的出産,賣出了更高的價錢,誰還管那些羊毛、棉花是賣給了誰?
上議院的那些貴族老爺們哪個會管那些工廠主的死活?更重要的是,他們都很清楚,英國皇家海軍根本就不是唐人的對手!所以,在明知道打不過唐人的基礎上,看到市場上的商品依舊琳琅滿目,很多議員選擇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失業的工人和破産的工廠主跟他們有什麼關系?他們還不想跟這些暴發戶坐在一起呢。如果為了這些家夥出頭,那麼我現在的好日子也沒有了,英國皇家海軍說不定會走上西班牙無敵艦隊的老路,那才叫糟糕呢!
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從六十年代才開始,新興資産階級的根基還很淺薄,貴族和鄉紳的思想依舊頑固,以至於,就是首相詹姆斯·貝克特等人注意到了,但是,他們也沒有拿出來,在國會上公開討論。原因很簡單,國會討論的結果,最後十有八、九就是指向戰爭,可是英國現在能打贏唐國嗎?
想也知道結果。
更別說,唐國人又改進的蒸汽機!並將之投入了實用。既然這個唐國能夠把蒸汽機用於鐵路上,你怎麼知道他們沒有把這個蒸汽機用在船上?
所以,詹姆斯·貝克特等人在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面前吵了好幾個星期之後,終於得出了一個統一的結論:那就是忍耐。棉紡織等輕工業品既然在市場上不能贏過對方,那就忍著,最多,最多政府對自己國家的紡織業進行保護,也就是用政府採購的方式,保護自己國內的紡織業。然後,國家財政投入,深入對蒸汽機的研究,爭取也把這項技術用在船上。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但是,這對於英國國內的紡織業乃至是已經出現了苗頭的第一次工業革命來說,是一個非常艱難的考驗。
工業革命是從輕工業開始的,如果輕工業發生了劇變,那為輕工業提供必要的生産資料和技術支援的重工業又如何得到發展的機會呢?輕工業和重工業都完蛋了,那工業革命是否能進行下去呢?
這真是一個好問題。但是,這是這個時期的英國經濟最真實的寫照。
英國國王喬治三世不但數度駕臨英國皇家學院,還拜訪了德文郡公爵的一位近親,因為他聽說這位卡文迪許爵士是一位出色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