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榨油這種簡單的技術,也大範圍地推廣了出去。
如今在中洲部落的範圍之內,每一頓飯菜中有了足夠油水之後,土著們的飯量有了一個明顯的降低。
那種不管男女老少,每人一頓都能幹掉一盆子雜糧饅頭,又或者是玉米麵粥的事情,應該成為了歷史。
稍遠一點的位置上,那是中洲部落規劃的工廠區和居民區。
居民區之中,一溜具體樣式是筒子樓的三層紅磚小樓,當前已經被建立了起來,又或者正在建設之中。
很多土著在經過這裡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停下了自己的腳步,向著這些據說未來有著電燈、電話、電視機配置的建築看上一眼。
眼神之中的火熱,與現代位面給了首付後,等待交房的房奴們沒有任何分別。
唯一的區別是,因為中洲部落的建設能力有限,建築材料也比較的緊張;只能是修建現代位面,上世紀的那一種筒子樓。
在具體的人均居住面積上,更加的寒酸一些而已。
在工廠區大大小小的煙囪之中,此刻正在排放著滾滾的濃煙;說明隨著土著技術員的逐步成長,它們當前的生產一切都還算正常。
並沒有因為胡彪等人的離開,又因為一些常見的小毛病,直接就處於停產狀態。
也許這樣大量煙囪冒著濃煙的場面,換成了那些環保主義者來說,這樣的一幕一點都不美好。
但是在胡彪等人的眼中,那卻是代表美好未來生活的希望。
特麼!若是在窮的叮噹響,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的時候還要談環保,那完全就是在耍流氓。
更遠的一點地方上,則是陽山港口之外的巨大水面了。
對比起以前廣闊的水面上,連一艘DIY輪胎礦泉水瓶的小船往往都沒有;如今在水面上,可是有著七八艘的漁船在忙活著。
在發動機和船槳的驅動下,他們拖著一面面的漁網,用著土著們曾經難以想象的效率,很快捕撈到了大量的漁獲。
然後,這些代表了大量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被10來噸載重的小鐵殼船,一船船地拖了回來。
因為漁獲的數量太多了一些,住在了部落總部的成員們估計都吃不完。
所以,這些漁船大部分直接開到了碼頭一側,一個掛著‘第一罐頭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