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強兵小說> 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三十四章 開火 (1 / 2)



全天下的人都盼著李昂去北線坐鎮,哪怕他到時再怎麼屠殺匈奴人,也不會有人敢跳出來說半個不字,可是曹安民卻不能這樣做,李昂如今已是國公之尊,要是再擊敗匈奴人,他又該如何封賞,全長安的世家更加不會同意。想到這裡,曹安民的目光落在了手中的奏章上,這是李昂親自寫給他的,正是他陳述的話才讓他最終打消了念頭。

軍隊需要鐵和血的磨鍊,從承平年代成長起來計程車兵不經歷殘酷的戰場,他們如何成為真正的無敵軍團,先人的光榮不該成為負擔,而是激勵,這一次的戰敗,或許反而是件好事,再次崛起的大秦軍團會變得更快可怕可怖。這是李昂給曹安民奏章上說的,全天下也只有他敢在曹安民氣頭上說這樣的話。將奏章放下,曹安民看向了西北方向,悠然長嘆了一聲,接著讓內侍下旨傳召京中的軍武高門進宮,他要為安西都護府定一個能打仗的大都督,就得說服這些人。

未央宮內,西軍一十七家軍武高門的家主都是靜坐不語,安西都護府吃的敗仗不但讓他們顏面無光,還被天下人所恥笑,更難堪的是他們丟了祖宗的威名,死後也沒臉去見歷代先人。每個人的臉色都如同鐵石一樣,冰冷而堅硬,他們知道皇帝召見絕不會是什麼好事。都做好了接受訓斥的準備。不過讓他們意外地是,皇帝到了以後,雖是臉色不好。可是並沒有斥責他們,而是要與他們商量安西都護府大都督地人選問題。“唐國公上了奏章,向朕推薦龍騎軍的馬軍校尉為安西大都督,眾卿覺得如何?”曹安民說出了他的人選,李昂雖不去北線,可是卻將好友馬軍推了出來。出於對李昂地瞭解,曹安民心中已是定下了這個人選。

聽著皇帝所說的名字,十七名家主都是心中一凜,馬軍,這個名字對他們也不算太陌生了,畢竟從匈奴人入侵河中以來,西軍世家子弟中就以他最為強悍,數次與匈奴人交戰。還沒吃過敗仗,只不過年紀始終輕了點,而且他只不過一個校尉,帶兵最多的一次也只是領著五萬人去匈奴邊境偷襲。燒了匈奴人的糧草,從未打過十萬人以上的大仗。而眼下整個北線有著整整三十多萬大軍,以他的資歷,恐怕壓不住。

十七名家主中,和馬軍同是一脈地馬氏家主第一個開口,“臣無異議。”儘管知道馬軍一旦成為安西大都督,那麼馬軍所在的分家必然聲勢蓋過他這本家,可是他不得不同意,因為和整個馬氏的利益相比,本家實在算不得,若是他不同意的話,馬氏各地的分家會如何看待本家,到時一旦離心離德,本家還是要衰亡,倒不如送一個人情給馬軍,日後只求保住馬氏三大血脈之一的地位就可,總歸有東山再起之時。

見馬氏同意,其餘家主稍做思量以後,都是同意了下來,一來他們不想逆皇帝的心意,二來既然是李昂這個再世白起所推薦的人,想來總有過人之處,而最重要地是馬軍也是西軍出身的子弟,算是自己人。

第二日,曹安民和軍堂的任命詔告天下,大出世人意料之外,皇帝和朝廷居然將北線重兵交給一個無甚資歷的年青校尉掌管,這讓他們難以接受,可是他們卻忘了,被稱為當世第一名將地李昂年紀更輕,不過此次李昂未能出任北線統帥,也出現了一些不利於他的聲音,不少文人覺得李昂過去地對手都是些未開化的胡人,當不得第一名將之稱,一時間這種聲音倒也在看不慣李昂的文人中風行一時,他們癲狂似的在邸報上撰文貶低李昂,認為即使李昂去北線坐鎮,也未必能穩勝匈奴人。

長安城裡,王猛安排著八萬漢民的遷徙事宜,同時崔斯特也在加緊將李昂剩餘的產業變賣,換成金銖,打算押運去河中,兩人都是忙得天昏地暗,沒去管那些口無遮攔的文人,要不然換了平時,他們定是要好好教訓一下這些只會耍嘴皮子的無用書生。

不過他們不管,不代表沒人會管,至少當曹安民在看到邸報上的文章以後,本就心情不太好的他越發厭惡起這些四肢不勤,五體不牢,卻自明風流雅士的文人,承平三十年,儒家慣出了一批以吟詩賦詞為能事的文人,整天每日裡就比誰的文章好,誰畫的畫好,把天下的風氣給弄壞了,曹安民登基以後,把主政的儒家給罷免得七七八八,卻是忘了這群喜歡無病呻吟,標榜才子佳人的文人書生,此時這群人說李昂名不符實,不就是指著鼻子罵他識人不明,曹安民又豈會放過這群人。

於是不過數日間,長安城裡的青樓中,平素那些常來的***文人一下子數目銳減。曹安民不打算學始皇帝那一套,他只是讓京兆尹找了這些人慷慨激昂,縱論兵戈的文章去他們府上拿人。你們不是說要報效國家,來個書生萬戶侯嗎?現在機會來了,北線吃了敗仗,正缺人用,你們便去邊疆,好好報效國家,立下功勞,朝廷也好給你們封萬戶侯。

京兆尹按著曹安民的旨意一抓,七八百平時裡好大言的文人和書生統統給塞進了兵營,這些靠著大儒吹捧起來的文人和書生平時雖也鍛鍊身子,可都是些花架子,再加上喜歡流連青樓,不說被酒色掏空身子,卻也**不離十。曹安民是存心要把這些人給發配去送死,自然也懶得讓他們訓練,直接跟著長安都護府的援軍送去了河中北線,他倒要看看這些人怎麼去靠嘴巴安邦定國。

皇帝的作為。各大世家看在眼裡。長安地風氣頓時為之整肅,那些軍武世家倒還好些,可那些文官世家地子弟就倒黴了。年

平素裡和那些文人有著青樓之交的子弟被長輩們禁足三十年裡扔下的習武傳統給重振了起來,這回可不再是練練那些花巧好看地劍術,而是正兒八經的請人教授實戰劍術,把這幫子已經有了些文弱氣的小輩練得是苦不堪言,沒時間再去青樓楚館流連。

長安發生的事情傳到李昂這裡的時候。一同來得還有曹安民和軍堂一道簽發的詔書,讓李昂麾下地原七萬安西都護府的人馬立刻西進,去龍城耶路撒冷駐防。接過詔書以後,李昂立即讓李存孝把詔書送去前線,原來自從接到北線失利的戰報以後,李昂立刻就意識到這次失利打破大秦軍團無敵的神話以後,定然會刺激羅馬人的野心,促使他們在地中海地區挑戰大秦的霸權。所以他早早地就把安西都護府這七萬人投入了慕容恪的序列中,在波斯境內駐紮,一來可以牽制他們,二來只要長安方面旨意一到。他們可以立刻趕去龍城耶路撒冷。

兩日後,李存孝趕到了慕容恪的大營。由於李昂給慕容恪地命令是牽制住波斯人,讓他們不能向帕爾歌德斯處增兵,所以這段日子他除了派出小股的騎兵隊伍去騷擾以外,倒是沒有什麼大動作,此時見李存孝帶來的詔書以後,不由拉住他問道,“公爺還有什麼吩咐?”自打李昂得封唐國公以後,他麾下眾將便都是這般稱呼,以示敬意。

“義父說,七萬兵馬西進,也需要些時間來打理一下,慕容將軍可以成績敲打一下波斯人,告訴他花錢消災的道理。”李存孝跟著李昂日久,知道李昂對敵時向來不講什麼仁義道德,更不在乎手段卑鄙,只要有好處,便會去做。

“公爺地意思,我明白了。”慕容恪正嫌閒著沒事做,此時李昂是擺明允許他攻打波斯人的王都,向他們勒索錢財,他自然是樂得高興。從第二天開始,慕容恪把赫連勃勃,元英,薛安都,爾朱榮這四天王給放了出去,近四萬騎兵在王都附近地域大肆侵攻,逼迫波斯人派他們地鐵騎出城。

在連續大規模騷擾了數日以後,波斯人終於按奈不住,將王都的鐵騎放了出去,希望能夠阻止赫連勃勃他們對王都附近的破壞,這幾日來湧向王都的平民越來越多,城中的貴族和大臣生怕慕容恪是打算籍此拖垮他們的糧草,而且他們心中也未嘗不是存了能夠得勝的心思,匈奴人在北線的勝利讓他們覺得大秦軍團不是不可戰勝,於是王都中主戰派的聲勢高漲了起來,壓下了反對的聲音。

在李昂成為唐國公以後,他麾下的軍隊便正式成了他的私人部曲,雖說人數多了一點,可是很明顯他們不再隸屬大秦軍團,於是赫連勃勃他們自然不會遵循大秦軍團過去那種正面接戰,擊垮敵人的戰術。他們派出了一萬騎兵在挑選好的地點埋伏,其餘三萬人以主力姿態和出城的王都鐵騎決戰,在鏖戰半日以後詐敗而逃,由於此前大秦軍團從未有過詐敗的先例,而王都鐵騎的統帥也想當然地認為赫連勃勃他們是真地被己方擊潰,他將像匈奴人的將領一樣,獲取一場偉大的勝利,於是指揮部隊全軍追擊,結果最後中伏,全軍覆沒,七萬人的鐵騎,被陣斬兩萬以後,其餘全部投降。

這一場失利,立刻讓王都裡的主戰派從雲端跌落低谷,班達斯十七世把是他答應主戰派派出王都鐵騎的事情忘了一乾二淨,直接把所有的主戰派大臣全部關進了監獄,並且下令沒有他的命令,任何波斯軍隊不得主動挑釁大秦軍團,對於班達斯十七世來講,只要守住目前的局勢,等到帕爾歌德斯把岡比西斯的餘部消滅以後,他就能夠和大秦談條件,真正的一統波斯,稱皇帝號,所以在再一次吃了大虧以後,他確信匈奴人的勝利只是撿了個便宜,如果讓他面對的那個殺人魔王,大秦的唐國公去北線的話,他相信那場匈奴人取得地會戰勝利。將以他們被全部斬首而告終。想到這裡,班達斯十七世就一陣不忿,要是可以地話。他真想把李昂這尊殺神請去匈奴人那裡,至於他這邊,隨便大秦來個什麼元帥都要好些,那個京觀給波斯人造成的恐懼實在太可怕了,想起年初那些從邊境逃回的將領述說那些以人頭築成地塔山,班達斯十七世不由渾身打起了冷顫。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