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了個木架子,先將竹子仔細挑選了,再經過擺放調整,確定適合組裝成一條整船了,然後才開始擷取。
每一根竹料,都截成二十一米長。
然後才開始刨除外皮。
一共選了十八根料,進行刨皮。
只有一把刨刀,所以這工作主要就是餘樂在做。
而李志,則在餘樂的指導下,用以前在島心裡割取回來的松脂油,拿竹片醬上,然後點火,對已經刨掉皮的竹料,進行熏製工作。
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製作過程,所以每日都在做。
兩個男人,基本沒有什麼閒的時候。
這時候,也得開始考慮重新設計風帆的問題了。
之前的帆,由於第一次設計,經驗不太足,那個伯努利原理,利用得不太好。所以在海上航行時,主要動力,都是靠動壓力,也就是被風推著走的。
但現在在內陸河逆流行走,要是還靠風推著跑,沒有靜壓力幫忙,估計都走不了。
所以,需要重新地設計一番。
而討論這個問題時,自然要把陸琳請進來。
沒她這個理論設計師,那可不行!
餘樂、陸琳、李志,也就這三個人聚在一塊參謀。
三個人塗塗畫畫,圍繞著船型商討了三天。
最後陸琳捧著個大肚子,說:“乾脆也不要上桅杆,直接做成固定翼的好了!這樣東南西北風,除了打頭風不能走之外,其他什麼風向都能走,就是得彎彎曲曲的,走之字型路線。不過這也不要緊,幾公里寬的長江江面,也允許咱們走之字型路線了。”
兩個男人一起向她求解:“怎麼樣的固定翼?”
陸琳道:“就是像飛機機翼一樣的固定翼,這不用插桅杆的。當然咱們的形狀,可不用做成飛機機翼一個模樣。”
餘樂道:“那到底是怎樣的形狀?還能不要桅杆?咱們現在用的著,那也必須用上活動的桅杆啊。”
陸琳沉吟了好一會兒,才想出了個比方:“月餅都吃過吧?將一塊月餅,從中間一刀切出去。取其中一半出來,就是我們這張固定翼的形狀了。”
“你們看,這半塊月餅,切口一面是平的,而外緣上,卻是弧形的。這樣子,咱們把這像月餅一樣的固定翼安裝在甲板上,無論哪個方向有風吹進來,咱們只要照著風向調整這塊固定翼的角度,利用伯努利原理,弧形那一面,空氣流速大,自然壓力就小,一面壓力大,一面壓力小,然後船就會被壓著走了。”
“至於具體的尺寸,則就看情況來製作了。五米船寬已經固定了,那這固定翼,頂多只能做成四米寬,得留個過道是吧。高的話,我建議做成兩米高。然後底下再加個固定架臺,固定翼是可活動的,可以轉向,可以拆裝。行船時,看著風向,隨時調整固定翼的方向,而停船時,就可把帆抬下來了。”
餘樂在地上拿根樹枝,畫了半天,把他表姐口中的固定翼的形狀給搞明白來,然後提出個疑問:“那個……你這個固定翼,到底實不實用啊?就是產生的推力,夠不夠大,能不能把我們十幾噸重的大船給推動起來?”
陸琳很肯定地道:“能的!肯定能的!你不想想,上百噸重的大飛機,它都能抬到天上去呢。你這個十幾噸重的大船,要是逆流,你覺得要多少力才能推動起來?肯定不需要十幾噸的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