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秋月放棄了在鋼鐵廠轉成正式職工的機會,暫時做著臨時工的工作,準備把王文杉老教授留下的書稿整理翻譯完畢,再放棄臨時工的身份,回去專心備考。
其實將要恢複高考的小道訊息已經在耳朵靈通的人中流傳開了,不然陳中華林文清他們怎麼會突然像打了雞血似的跟著她一起學習。
上頭有點風吹草動,下邊留心觀察著的人很快能反應過來,高考即將恢複的事早已在縣領導層那裡傳開,有點門路的人或早或晚都能打聽到。
所以,鋼鐵廠開出的那個轉為正式職工、解決戶口問題的優厚條件,看似很誘人,實際上是想把人才留在廠裡。
首先,只有具有真材實料的人才能轉正,其他人想當正式職工都沒機會,鋼鐵廠的領導們不會接收光佔位置不幹活的。
其次,那些留下的人才,鋼鐵廠只是先付出一些東西,將來就極有可能收獲一群光鮮亮麗的大學生呢,保賺不賠的買賣。
只要成了鋼鐵廠的正式職工,戶口落在了那裡,等知青們一旦考上了,就相當於以鋼鐵廠的名義去進修,畢業後要乖乖回去給廠裡當牛做馬的,不然廠裡領導會輕易放人?
江秋月正是擔心這一點,萬一轉為正式職工後,鋼鐵廠拿捏著他們的職工身份,到時候考試卡著各種需要的證明,要求他們畢業後回來繼續為廠裡賣力就不好了。
她是想考回京都,順利回城去的,不能上了大學開了眼界後,還要回來窩在這個小地方吧。
陳中華和林文清他們兩個也沒想著轉正,都先繼續幹著臨時工的活,他們兩個的師傅本就是廠裡的工程師級別的人物,如今還壓在他們頭上呢。
即使他們想急著轉為正式職工,也要看他們的師傅願不願意放行。
好在他們的目光本就不在一個小小的縣鋼鐵廠裡面,他們嚮往著回到大城市,希望能到更廣闊的天地去施展抱負。
如今,即將有一個現成的機會等著他們憑自身實力去抓住。
像他們這種繼續做臨時工的不少,也有比較務實的知青,只想抓牢眼前看得到的機會,達到合格標準後轉成了正式職工,搖身一變成為吃商品糧的城裡人。
更多的是上頭沒了師傅,想轉正式職工又沒那個能力,只能佔著臨時工的名頭混一天是一天。
有的好運氣,在失去價值之前重新找到師傅保住位置,有的在沒什麼用處之後就被鋼鐵廠辭退了,只能回村裡繼續參加農村建設。
江秋月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把老教授留下的攤子收收尾,在七月底離開了鋼鐵廠,回到臨河村繼續當她的知青。
從有工作的半個城裡人回退到當知青的農民身份,落在旁人眼裡那是越活越倒回去了,難免有人說閑話,說江秋月是被鋼鐵廠攆回來的,定是在廠裡的活沒幹好。
江秋月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回來就埋頭加緊複習了,根本不管外人說什麼。
她提前跟彭敬業說過自己的打算,有他的支援,再加上自己再努力努力,不怕沒有後路可走,別人說就讓他們說去吧。
期間,劉愛英基本除了晚上回去睡覺,其他時間都耗在養殖處了,她發現江同志的知識量比知青院所有人都高上許多,完全可以當她的小老師了。
有這麼一位近水樓臺的學霸在,有那抓耳撓腮尋思解題路子的時間,還不如請教一下江同志來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