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幾天時間都是同學朋友之間的聚會。
劉軍早就發現惡意值已經突破了一萬,可以兌換一個法術,然而這幾天每天都是玩到深夜回家,困得啥事都不想做,也沒想進系統瞅瞅。
時間很快就到了初五,中午是高中同學聚餐,發起人是唐晶,周瑞斌去了京城陪他父親,沒有參加。
聚會無非就是喝酒聊天,期間發生了一個小插曲,徐嚮明手指上帶的一個翡翠扳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這是一個冰種豔綠的扳指,尺寸雖然不大,但水頭很好,顏色很正,種很老,是個好物件。大家很少看見這種高等級種水的翡翠,紛紛圍觀。
“徐嚮明,這樣的扳指多少錢一個啊?如果換成這樣品質的鐲子,要多少錢?”李蘭有點心動。
徐嚮明家裡是做珠寶生意的,以前主要是做黃金首飾,現在要擴大經營品種,似乎增加軟硬玉器類的了,最近從滇省那邊進了些貨。徐嚮明帶著這個玩意也是為店鋪做一下宣傳。
“這件板指是我老爸從滇省帶回來的,大概要好幾十個吧,具體價格我也不知道。如果換成鐲子,用料更多,得貴好幾倍呢。”徐嚮明不無得意地回答。
李蘭臉紅著臉走到一邊,幾十上百萬的東西,她老公肯定是捨不得買的。
唐晶看了也眼熱,不過目前家電生意清淡,他也只能過過眼癮。
劉軍看在眼裡,心裡突然泛起一個念頭,現在軟硬玉石開採已經將近枯竭,極品軟硬玉更是一玉難求,是不是可以從古代找個時空點去挖掘一些?
鑽石是一種寶石,軟硬玉也是一種寶石,聯想開來,還有雞血石,田黃石,都是稀缺資源,自己如果擁有大量此類資源,想不發財都難。
必須找一個這些極品玉石還沒大規模開發利用的時空,但又不能完全沒有開發。大規模開發了,成為了時尚潮流,水漲船高,價格就無法控制,如果完全沒有開發的話,也很難隔空忽悠人去開採。
然而,國內歷史上玉石歷來是珍貴的東西,特別是軟玉,溫潤如玉用來形容一個男子的氣度風姿,是頂好的辭藻,上好的玉佩在上流社會也是非常值錢的,這樣的交易就很難操作。翡翠的流行好像是起於十三世紀,南宋、金、西夏、大理、西遼、蒙古、吐蕃等政權並存的時代,大量開發利用應該是十八世紀,也就是清朝康乾年代。
明末的徐霞客在其遊記中記載,有故人送他兩塊翡翠,託工匠做出兩個硯池,兩個杯子,工錢是白銀一兩五錢,從工錢看很便宜,網上搜尋了一下,發現明代內地墓葬中還沒有翡翠器物的出土記錄,據說萬曆皇后的鳳冠鑲嵌了各種寶石,也未見翡翠。
由此可見,明代萬曆年間,也就是何管家所在的年代,翡翠已經有人欣賞但還沒有大規模開採,應該有機會。難題是,何管家估計都不知道翡翠是啥子玩意,要讓他去收集,無異於對牛彈琴。並且他在內地,翡翠產自緬甸,鞭長莫及。
也許要從緬甸那邊想點辦法。可那是國外啊,語言文化不同,溝通是個麻煩事。
和田玉就更麻煩,商代就開始大量使用和田玉,一直是王宮貴族的喜愛之物,誰能夠私下開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