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的工作,吳岫雲很快就適應了下來。畢竟她剛經受過高考的洗禮,這樣整天的寫寫算算,讓她覺得彷彿回到了校園。
而李銘簡也開始頻繁地與楚國公接觸。崔半仙因為身份特殊,能自如地遊離在二人之間,便成為了他們的聯絡人。
這一日,他們選在了芥子觀碰頭。
芥子觀之所以叫芥子觀,便是它夠小夠緊湊。它藏於洛京內城西北角的修真坊,佔地不到兩畝。
不過有句話說得好,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芥子觀螺螄殼大的地盤,卻也做得了道場。
芥子觀門前有座麻石山門。上題“張包宇宙”四個大字。兩旁石柱上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是“層山納於芥子,仍自嵌岑”,下聯是“巨海入於毛穴,無妨浩淼”。1
李銘簡在山門外立了一會,心裡不由一陣感慨。誰能想到,這樣一座小小道觀,後來竟出了一位“方外宰相”。左右了前世近十年的朝局。
人都說佛道崇虛,可裡面那位主持貞虛先生,怕是世上最務實的方外人。
眼下聖上正召集全大煜的文人名士,往翰林院編修《隆治大典》。貞虛先生自然會毛遂自薦,前往翰林院應召。
只是,天下文人名士眾多,必定不會什麼人都能入選。前世貞虛先生也是被拒了五次以後,被剛好經過的昌邑郡王看中,選入翰林院參修《隆治大典》。
因此,昌邑郡王於貞虛先生,便有了伯樂之恩。
貞虛先生也果然不負昌邑郡王所望。不但在此期間編寫了數本道家著作,還時常應登上皇位的昌邑郡王所邀,參謀時政,屢獻妙策。時人因此稱他為“方外宰相”。
這樣一位不世出的大才,此番再不能便宜了昌邑郡王了。李銘簡鄭重地整襟斂容,抬腳邁入芥子觀。
芥子觀雖小,也有三重屋宇。分別是三清殿,師祖殿,和靈宮殿。
守門的道童聽說是來找主持的,忙打了個稽首說道“主持師祖正在靈宮殿偏殿會客,尊駕不若在此稍候,容小道前去通稟一聲。”
李銘簡擺手笑道“不忙,我且問你,裡面那個客人是不是一個四十來歲的走方術士。”
那道童詫異道“尊駕如何知曉得這般清楚?”
李銘簡笑了笑道“他是我的朋友,約好在此聚頭。煩請仙童引路。”
李銘簡跟隨道童,剛走到最裡面一進院落,就聽得裡面傳來一陣爽朗笑聲。
“弈雖小數,卻與兵通。勝手何須用詐,我只消先截後,再促彼急救抄之,你這些都成死棋了。”
“先生果然手段高妙。在下情願認輸。”
“誒,道友何必急著認輸。有道是死棋肚裡有仙著。你若將子落在此處,豈不就破眼了嗎?”
“妙啊!先生這一招,在下竟絕處逢生了!佩服佩服!”
李銘簡在門外聽得不禁一笑,挑開門簾道“有俗客來訪了。”
貞虛先生訝然抬起頭。見是一個華衣金冠的年輕公子,對著他忻然而笑。忙站起身打了個稽首道“無量天尊。貴客到訪,有失遠迎。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