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一個小小的村落,在大明的版圖裡面,它隸屬於兗州。
而兗州城在地圖上面只是一個不規則的圖形。
你在地圖上面絕對找不到這個村子的位置,它甚至連個好聽的名字都沒有。
因為村子裡有顆大柳樹,鄉民們便叫這個村子大柳樹村。
從建村到現在,人們的日子日復一日,重複著前天的腳步,一睜開眼看見的便是昨日重來。
他們甚至養成了習慣,到了什麼時辰就算不用鬧鐘,他們也知道該做什麼了。
這種習慣是麻木而可悲的,就像後世人們說的一句話:一眼就能看到頭的活法。
如今,劉璋的到來註定要改變這個村子的命運。
對於可以免息接種這個事情,村子裡只有極少數的人家敢幹。
地主階級長期以來積攢下來的爛名聲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
家裡有老人的家庭無一例外,沒有一個動心的。老人們斷定了這是用另一種方式侵吞他們那點家產的方法,總之要離的遠遠的。
最後,劉璋藏在簾子後面就看見了三戶人家來這裡。
這讓他大失所望,這三戶人家居然沒有一個他認識的,就連他的四大軍團長也背叛了將軍。
三戶人家,一家孤兒寡母,家裡三畝薄田,家境難過之際;一家丈夫有殘疾,全家靠一個女人下地幹活,下有三個女孩兒,上有高堂老母在世,怎一個慘字了得;只有最後一家齊全,一家四口人,剛剛分了家,父母就分了兩口子一畝薄田,懷裡一人抱著一個吃奶的孩子,其實還比不上其他兩家人。
劉宗傑不像劉璋,把失落掛在臉上,笑逐顏開地招呼這三家人落座。
劉璋看見,這三家子的人都站著沒動,大人把孩子摟在懷裡,一齊搖頭,直說鄉下人髒,不好弄髒了主人家的椅子。
這就要說一下了,芸娘聽完劉璋的方案之後,又改動了一下。
便變成了由劉家出資,劉宗傑牽線搭橋。
到時候契約上面的甲方便是劉家老宅這四個字,乙方是借貸人,劉宗傑是中間人。
要讓對方明明白白地知道,這件好事是劉家大發慈悲才有的。
所以,現在,三家子的人便是在劉家老宅一處客房裡面。
這裡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地方,做夢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能踏進大宅門的院子裡。
三家子一共12個人,全都戰戰兢兢地低著頭當鵪鶉,大氣不敢出一聲,更不要說坐下了。
劉宗傑也不強求,站著就站著吧,“看來就你們三家人了,那麼咱們就開始吧?”
問完沒人回答,只見點頭。
劉宗傑嗯了一聲,目光在三家人身上轉了一圈,看向了小兩口。
“那就先從杜根家開始吧。”
藏在簾子後面的劉璋聽見杜根這個名字,差點笑出聲來,這還真是個土味兒十足的名字。
杜根是個面色黝黑的瘦小夥,聞言往前挪了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