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父子密談,房門緊閉。
劉翰儒手裡拿著兩張紙,正是劉璋在大柳樹村所創契約。
“璋兒,你做得這件事為父很高興!”
劉翰儒喜笑顏開看著他,一臉有子萬事足的模樣。
“為父親分憂,是我作為人子應該做的本分。”
劉璋毫不猶豫地往臉上貼金,聞言故作謙虛實則驕傲地說。
“呵呵,你呀。”
劉翰儒還不知道自己兒子什麼德行,用手指點指他兩下。
“哦!對了,叫你來不是聽你自誇的。我有事要交代你做。”
劉璋咧著大嘴笑問,“啥事兒,您只管說!”
劉翰儒道:“我從你娘那裡知道你前段時間教阿萍學了一種新的計數方法,此方法我見過了,很方便而且十分隱秘,所以我想讓你將家裡的賬本重新抄錄一遍,就用你這個……什麼伯數字來寫。”
劉璋無語,心裡埋怨傻阿萍,怎麼什麼心思都兜不住呢,啥也跟夫人說。
“是,我一定做好。”
劉翰儒點點頭,道:“過段時間我會將所有賬本都給你,到時候你便和阿萍一起整理記錄吧。”
“哦,好。”
劉璋答應的很平滑,劉翰儒看在眼裡,眼底卻是起了一層耐人尋味的意味。
將心思壓下去,他道:“過幾天商隊要出發了,你有沒有想要的東西,我讓他們幫你留意帶回來。”
這話一說,劉璋還真得動了心思,想了想道:“我想知道各地的風土人情,如果方便的話,請他們一路記錄下來。”
劉翰儒納悶道:“你不想要東西,卻要這些做什麼?”
劉璋說:“孩兒如今年幼,不能遠足,無法得見我大明朝疆土之廣,海域之遼闊。只能從書籍上面得窺一星半點,是以十分嚮往。”
“嗯,這事兒倒是不難,”劉翰儒想起一個人來,“正好此次經商,傅老爺子也會隨隊,他是商隊的賬房,到時候你去跟老爺子說一聲就好。”
傅老爺子,這人劉璋知道,也是劉家的老人了。
人今年才55歲,但在年過50便是喜喪的古代,確實得稱一句老人家,才顯得夠尊重。
“是,到時我一定帶上一塊好硯臺。”
父子倆相對而笑,兩個人都知道傅老爺子平生一大愛好便是收藏好硯臺。
“欸!對了,爹,有一件事我得跟您說一下。”
劉璋想起來劉小皮的囑咐了。
“何事?”